本文目录

县令、知县、县尉、县丞有何区别?

“县令”在其他工具书中的解释 官名。县令之名,起于战国,其时秦及三晋县的长官均称为令。

知县,官名。秦汉以来县令为一县的主官。唐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如当地驻有戍兵,并兼兵马都监或监押,兼管军事。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县尉,负责一县的治安和抓捕盗贼的工作,级别在县令、县长(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之下。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局长。

县丞是中国古代地方职官名。在县里地位一般仅次於县令(或县长),汉时每县各置丞一人,以辅佐令长,主要职责是文书、仓库等的管理。后代虽有变革,如宋代曾一度废除,或以主簿兼任,但历代大多设置此一官员(一或二人),迄於清末。

古代镇里有什么官?

在古代的官僚体系中,知县是最小的官,只有七品,人称“七品芝麻官”。

但是,千万别小看这个“七品芝麻官”,因为它是直接面对老百姓的。一个王朝,在百姓中的形象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芝麻官”。而且,朝廷下达的政令,最终要靠知县去执行;百姓上交朝廷的钱粮赋税,也要靠知县来征收。

除此之外,知县还得负责审理本县的狱案,引导本县百姓的民风,整治本县的治安……

如此来看,一个知县的作用真是大得很。

因为知县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所以,单靠知县自己是干不完的。朝廷要给他配备相关的下属,帮他干活。那么,一个县衙里有哪些公务人员呢?

以清朝为例,在一个县衙里,除了知县大老爷之外,最重要的公务人员就是“六房三班”。

“六房”指的是书吏。因为对应朝廷的六部,县衙里的书吏也分为六部分,分别有自己的办公房间,故称“六房”。这些书吏负责处理六部下达的公文,以及相关的资料、档案。

“六房”中,每“房”都有一个头目,人称 “大老先”。

“三班”指的是武职,分为捕班、快班和皂班。捕班是负责缉拿犯人的,快班是负责送信的,皂班则是负责行刑的。知县审案时,站在大堂两侧口呼“威——武”的,就是皂班。

“三班”中,每“班”都有一个头目,称为“班头”。

这“六房三班”是县衙的核心人员。知县可能会更替,但“六房三班”轻易不会更换 。新的县太爷来到后,会继续使用之前的“六房三班”。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熟悉该县的乡土民情,跟县里的士绅大户也有良好的关系。知县需要他们作为桥梁。

尤其是捕班的班头,需要黑白两道广交朋友,这样才能耳聪目明,维护好本县的治安。

除了“三房六班”外,知县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助手——师爷。师爷一般有两个,一个叫做刑名师爷,熟悉律法,主要帮助知县审案;另一个叫做钱谷师爷,主要替知县算账。

师爷不是朝廷配置的,而是知县自己聘请的。所以,师爷拿的是县太爷的工资,不拿朝廷的俸禄。而且,和“三房六班”不同,师爷是随着知县流动的。比如,知县升迁做了知府,或者知县调任到其他县,师爷都是跟随而去的。

一代大宗师是谁?

1、张三丰,名君宝,字符元,号三丰。太极拳创始人,元末明初真人,武当山道人,武当派始祖,正史记载宋理宗淳佑七年生于辽东懿州,14岁考取秀才,18岁担任博陵县令,与元朝丞相刘秉忠、名臣廉希宪相识,辞官出家修道,拜火龙真人为师张三丰为武当派开山祖师,元惠宗敕封忠孝神仙,明成祖敕封犹龙六祖隐仙寓化普度天尊,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明熹宗封号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张三丰是道家内丹祖师和道家拳术祖师,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

2、张三丰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