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古代如何称呼孩童?

古代对小孩子的称呼有赤子、襁褓、孩提、始龀、垂髫、总角、黄口、幼学、豆蔻、及笄、束发。古时人们对不同年龄的孩童,会用不同的年龄称谓,这些在诗词中也常有体现。从“赤子”到“束发”,泛指0岁到15岁的孩子。

古代小孩子的称呼

赤子:“赤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原话是:“含于德厚,比于赤子”,唐代古经学研究家孔颖达解释说,“子生赤色,故言赤子。”意思是婴儿刚生下来,是赤色(红色)的,所以称为“赤子”,后来因为婴儿的心灵最纯洁,始终离不开父母,因此引申将品德高尚、对国家一片忠诚的人叫做“赤子”。

襁褓:泛指1岁以下幼童。“襁褓”一词,指的是不满周岁的儿童。襁,指的是背负婴儿的宽带子,褓,指的是婴儿的小被子。古时候人们劳动时间多,婴儿又离不开父母,于是父母就用小被子包裹着婴儿,再用一条宽带子绑在背上,带着孩子行动。因为背负着孩子,人们常说带着襁褓,慢慢就将襁褓作为不满周岁的儿童的称谓了。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这里的“孩”,不是“孩子”的意思,而是幼儿笑时发出的“咳咳”之声,幼儿“咳咳”地笑出来后,非常可爱,因此大人们便会将他从被子里“提”或“抱”起来,孩提的意思是,在孩子“咳咳”发笑的时候提抱起来的意思。

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垂髫:髫,自然下垂的头发的意思,在古代,儿童在七、八岁的时候,头发不加梳理,自然下垂,即垂髫。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一句话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垂髫就是这个意思。

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古代儿童在八九岁时就要梳理头发了,这个字就是“髦”(máo),它的意思是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

黄口:指的是十岁以下的兒童,这里是将小孩比喻成小鸟了,小鸟们的口都是黄颜色的,黄口之鸟,就是小鸟。

幼学:指十岁的孩童。《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植物名称,豆蔻花未大开时就显的非常丰满,故俗称为“含胎花”,因此也就成为少女的象征。用豆蔻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牧的诗《赠别诗二首之一》,诗中这样说: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0岁到25岁在古代代称是什么?

1、10岁:幼学;外傅之年。

2、舞勺之年:代表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

3、舞象之年:男子十五到二十岁之间的称谓。

4、金钗之年:指古代女子12岁,女孩到了十二岁要带钗,金钗是作为代称和别称。

5、豆蔻年华:指13岁,这个词是用来形容女孩子的。

6、及笄之年:就是女子年满十五岁,即十五周岁。

7、破瓜年华、碧玉年华:古代,指16岁的女子。

8、20岁:加冠(又“弱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9、花信年华:指24岁,是古代对女子年龄的称谓。

古代学生的称呼?

弟子

两汉时期对太学生称博士弟子。经封建私学老师登记姓名、承认师生关系的称著录弟子。著录弟子中直接接受教育的称授业弟子;未能亲自受教,蛋信仰教师的思想的学生称私淑弟子。对造诣高的学生称入室弟子;对特别优秀的学生称高足弟子。此外在不同时代还有童子、生员、童生、监生等称呼。

古代对幼年儿童的称呼?

称谓如下:

1、汤饼:指出生三天小孩。古时候幼儿出生三天,家人就会邀亲友吃汤饼,所以将幼儿称为汤饼。

2、初度:周岁。战国,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释义:尊敬的先祖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3、垂髫:指童年。古时候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幼小的儿童。

4、孺子:儿童。西汉,司马迁《史记》:“孺子可教矣。”,释义: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5、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7、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常在父母跟前,因此旧时表示幼年儿童。

古代男子年龄称谓?

古代男性不同年龄的称谓这个知识点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属于文化常识领域的知识点,在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的方式展开。题干可能会呈现古代男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让我们反选出该年龄阶段的称谓是什么。因此,大家可以对每个年龄阶段称谓的特征做好积累。

古代,人们把男孩八岁称为始龀,束发之年是指男孩15岁,这时男孩要把原来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清朝以前汉族男孩都是15岁时束发为髻。男子在20岁举行冠礼,并赐以字。这时称作"弱冠之年"。三十岁时称而立之年。四十不感之年五十知天命。六十称作耆,七、八十岁耋。

古代11岁怎么称呼?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抱歉,没有十一岁的。  女孩7岁——年、  幼年泛称——总角、  11岁(女)——垂髫、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 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

表年龄的古语?

不满周岁――襁褓、初度、赤子

2~3岁――孩提

7岁(女)――髫(tiáo)年(髫:小儿下垂的短发。)

8岁(男)――龆(tiáo)年

7~8岁――龆龀(tiáo chèn)(换齿的年龄)

8岁至13岁左右的少年――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左右――幼学之年

13~15岁――舞勺之年(“勺”是一种由未成年男子学习的乐舞,也称“舞夕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舞象”是一种古武舞)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jí jī)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出嫁的年龄――摽(biào)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15岁(男)――束发之年

20岁(男)――弱冠、加冠

30岁(男)――而立之年、克壮之年、始室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艾指50岁)

60岁――花甲、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60岁以上――耆(qí)年

70岁――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77岁――喜寿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mào dié)之年

90岁――鲐(tái)背之年

99岁――白寿

100岁――期颐

108岁――茶寿

140岁――双稀、双庆

"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