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皇妃是皇贵妃的简称么?皇上叫皇太后什么?叫太皇太后什么?

皇妃不是皇贵妃的简称,皇上叫皇太后为太后,叫太皇太后为皇祖母。

名词,皇帝的嫔妃,位份于皇后、皇贵妃、贵妃之下,皇帝驾崩则称为皇妃又称太妃,于位份皇太后之下,皇后、妃嫔之上。

皇太后(huáng tài hòu),又称“太后”,指皇帝的母亲(不一定是生母)。

太皇太后,是中国古代人对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和生祖母)十分尊敬的称呼,也就是对尚还在世的先帝母亲(嫡母和生母)的尊称,原来是皇太后,再晋为太皇太后。

古代后宫妃嫔们的称呼?

皇后

正一品:

贵妃、淑妃、贤妃、德妃

从一品:

夫人

正二品:

从二品:

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

正三品:

贵嫔

从三品:

婕妤

正四品:

容华

从四品:

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

正五品:

从五品:

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正六品:

贵人

从六品:

才人、美人

正七品:

常在、娘子

从七品:

选侍

正八品:

采女

从八品:

更衣

宫女、姑姑无数

朝代我忘了````不过好像是书里作者自己总结的```

后宫嫔妃以正九品以上正二品以下,宫女、太监,太医,大臣和侍卫都要称其为小主

比如“XX小主吉祥”“恭迎XX小主”“XX小主慢走”“恭送XX小主”.

而正二品以上要称娘娘:

“(赐号,职位名)吉祥”“恭送(赐号,职位名)”

宫女职位表

正一品:内侍司史内侍司判内侍司勤(各一名)

从一品:内侍司

正二品:尚侍

从二品:典侍

正三品:掌侍姑姑

从三品:掌侍

正四品:御侍姑姑

从四品:御侍

正五品:掌事姑姑

从五品:长姑姑

正六品:姑姑

从六品:掌事宫女

正七品:掌事

从七品:长宫女

正八品:殿内宫女

从八品:宫女

宫中女子的顺序称呼?

中国历代嫔御制度(后宫)  古人把为皇帝提供 *** 的制度叫嫔御制度。把姘御所居之处叫六宫。汉高祖把六宫制度延续和确定下来。以后各代大同小异。  《周礼》规定:天子立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皇后以外,嫔御的名号、数量各代都有不同的规定。除了有名号的嫔御以外,还有数不清的宫女。  秦朝: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西汉,经汉初、武帝、元帝的订立和增修,嫔御的名号有十四等。昭仪、婕妤、容华、美人、八子、充仪、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消(这一等还有:共和、娱灵、保才、良使、夜者)  东汉仅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四等。  魏末时定为十二等: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晋代,雅兴祖法《周礼》中的嫔御制度,其影响及于南朝、隋唐和金代。  晋制: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允华为九嫔;下有美人,才士、中才。  南朝宋,各个皇帝在晋制上有所增删,至宋明帝是规定:贵嫔、贵妃、贵仪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散役。  南齐规定:贵妃、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仪、淑媛、婕妤、允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南梁及南陈,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美人、才人、良人为三职。  北魏有左右昭仪、三夫人、三嫔、六嫔、世妇、御女。  隋朝,炀帝自制嘉名,规定: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婕妤十二员及美人、才人十五员为世妇;宝林二十四员,御女二十四员,才女三十七员,共为女御。  唐初:  正宫:皇后(正一品)  四夫人:贵妃、德妃、淑妃、贤妃各一人(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正二品)(为女嫔)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为二十七世妇)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为八十一御妻)  其余六尚诸司,分典乘舆服饰。  宋代宫制:初入宫有:侍御、红霞帔,再进一步,封君,如永嘉郡君。南宋改君为夫人,人数及郡名不定,再由此升上才人,美人,婕妤,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婉容、婉仪、顺容、顺仪;妃的称号:贵妃、德妃、淑妃、贤妃、宸妃。宋代的特色是人无定位,先由初级开始,随着宠遇的增长,不停的晋级。  辽代,有元妃、德妃、文妃、惠妃,这之间没有级次。  金代,贵妃、贤妃、德妃为三夫人,其下与唐代相同。  元代,除皇后外仅有妃这个名号。  明太祖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定制的内廷为六局一司,分别是: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宫正司。其后妃、女官、宫女总人数为93人。排列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其余是贤妃、淑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昭妃;寓有“闺心雍肃”之意。此外,后宫还有贵人、才人、选侍、淑女之称,但有时并不局限于规定的常数。到明末宫女最多时达9000多人。  清初:宫闱没有位号,后妃皆称“福晋”  皇太极:除立有皇后外,还有分局关睢、麟趾、衍庆、永福四宫的嫔妃。  顺治:乾清宫设夫人一人,秩一品; 淑仪一人,秩二品; 婉侍六人,秩三品; 柔婉二十人,芳婉三十人,俱秩四品; 。慈宁宫设贞容一人,秩二品; 慎容二人,秩三品;以下勤侍无定数,无品级。以置女官,设六局一司。  康熙:皇后:主内治,局中宫  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协助皇后内治,分居东西四十二宫  贵人、常在、答应三级,职无定数,随居东西各宫。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妃号:坠井的珍妃、下嫁的庄妃、善舞的谨妃、奇香的容妃等  清朝宫女定制300人,但各代数额不一。  清朝制度,不准以汉族女子为后妃,以保持皇族帝室在血缘上的纯洁性。

古代王妃叫婆婆什么?

古代的王妃对婆婆的称呼应该也是和古代公主对婆婆的称呼差不多的,基本上也称婆婆,对丈夫之母,古时最早称为“姑”以及由“姑”派生出的“君姑”、“严姑”、“慈姑”、“阿姑”等。后来又称“婆”、“婆婆”。

但是如果王爷是太后的亲儿子(嫡子),那也可以正常称呼婆婆为“太后”或者“太后娘娘”,跟随丈夫称呼婆婆为“母后”,或者也有私底下称“娘”或者“母亲”的。

如果王爷只是庶子,也就是说王爷是太妃之子,那王妃就还是称太后为“太后娘娘”或者“母后”,而称太妃为“太妃娘娘”或者“母妃”。

亲王妃怎么自称?

一、不可能自称臣妾(臣妾这个说法在清朝史料中根本没有,主要是那些没有考究的编剧弄出来的,历史上这个词是男女通称的,指地位低下的人。后来宋史中有出现以此称呼嫔妃,但清朝没有),都是称奴婢,因为她们不可能僭越她们的丈夫。对皇后一般是称姐姐。对父母就要看情况了,如果是在家里,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就得喊父母、称女儿;公众场合就高人一等,可以不要称呼,甚至父母还要给女儿作揖、下跪。ps:亲王、郡王、亲王世子的夫人可以称作福晋,其他就不行了。 郡王以下在史料上都是称夫人。其余诰命是一品二品称夫人,三品称淑人,四品称恭人,五品称宜人,六品称安人,七品以下称孺人。

二、王妃对王爷的自称是:臣妾,亲近些可以自称自己的闺名。对下人的自称是:本王妃。对客人的自称是:本王妃,若是熟悉的可以自称闺名。王爷对王妃的称呼是:爱妃,王妃的闺名。下人对王妃的称呼是:(某)王妃、殿下。【某——指的是王爷的封号,如荣、怡等】客人对王妃的称呼是:(某)王妃。【同上】

三、1,王爷称呼王妃为爱妃,王妃的闺名。 大臣、丫鬟要称呼:(某)王妃、殿下。【某——指的是王爷的封号,如荣、怡等】

2,王妃称呼王爷的父母为父亲 母亲。

3,王妃称王爷为 王爷,夫君。大臣 丫鬟 称王爷。 王妃的父母酌情而定 也可爱婿 或者 王爷。

4,王爷称呼王妃的父母为岳父大人 岳母大人。

5,王爷住在自己的宫殿。不可住皇宫,住皇宫的为皇帝和太子。看这个王妃是妻还是妾一般来说,妾是没什么地位的,妾身就可以了妻的话就就称自己是夫人,称王爷或老爷

古时女人最大的称号?

自古至今,中国女性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在古籍诗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对她们的尊称、敬称,美称和雅称。

女人的称谓,充满了幽默气息,看过后可能让我们笑感十足。但笑过之后,却值得我们深思,因为每个称谓的背后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爱,一种深入骨髓的爱。

不仅如此,每一个称谓代表着女性在扮演的每一个角色,虽然有时候一个角色有不同的称谓,但它所处的情境及代表的意义却又是不同。

古代女子一个字的称呼有:

1."伊"是第三人称,就是 "她"。最早出自最早出自《诗经》中的《蒹葭》:所谓 *** ,在水一方。

2."妾"是自称,含义就是指本人,也就是第一人称。

3."卿"卿本佳人

4.“杜”是对女子的尊称,意为“女士” 。

5.“娘”,古代女子称谓用"娘"字

6.“姬”姓的周室宗女大多容貌姣好,人们泛以“姬”称美女,后来慢慢变成女子尊称。

古代女子的自称: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未婚女子自称——奴家

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

谦称自己身份低微——卑

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仆

古代对女子一个字的称呼有:

1、“妾”,古代女子表谦卑的自称。

指女奴,或旧时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上流社会的正妻也自称妾。作为动词,谓役使如女奴,或娶为小妻。作为代词,是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词。

例句: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2、“伊”,是第三人称,相当于“她”、“他”、“彼”(那个人,多指女性)。

例句:薛蟠因伊倔强,将酒照脸泼去。——清·曹雪芹《红楼梦》

3、“母”,古代对贵族女子的一种美称或泛指长辈女性。

4、“姥”,古称老妇人为姥。

5、“玉、香”,女子的代称。后泛指温柔的年青女性。

6、“姬”,据说“姬”姓的周室宗女大多容貌姣好,人们泛以“姬”称美女,后来慢慢变成女子尊称。

扩展资料: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针对不同的对象,称呼可有多种。

1、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2、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3、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当然,女人的称谓可能不止这些,在我们给称呼她们的时候,还请给予尊重、包容与理解。世界因为女人的存在而美丽!

1、女士:源于《诗经》“厘尔女士”,孔颖达疏“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比喻女子有男子般的作为和才华,即对有知识、有修养女子的尊称。

2、女流:《儒林外史》第41回记载:“看她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杰的光景。”这是对旧时女人的泛称。

3、女郎:古乐府《木兰辞》中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之句。寓有“女中之郎”的壮志之意,也是对年轻女子的代称。

4、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以妇女的头饰羞辱他。后来,人们常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之为“巾帼英雄”。

5、女史:指古代有学问并当过掌管宫廷王后礼仪、典籍、文件工作官员的女子。

6、裙衩:是古代妇女的衣着装饰,泛称女性。多在小说、戏剧中出现此词。《红楼梦》第1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衩。”

7、淑女:指温和善良美好的女子,文学作品中常见此称谓。《诗经·周南·关睢》:“关关睢鸠,在河之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红颜:年青的,美丽的女子。

9、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10、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11、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12、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13、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14、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15、罗敷: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16、无盐: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17、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18、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

19、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20、萧娘:女子的泛称。南朝以后,诗中多代指男子所恋女子。

21、婵娟:色态美好的意思。后用来指美女。

22、娇娃:也作娇娘。指美丽的少女。

23、花魁:百花的魁首。旧时指有名的 *** 。

24、丽人:光彩焕发,美丽。指美貌的女子。

25、佳人:“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指美人。

26、玉人:用以称谓美丽的女子。

27、佼人:美好的意思,指美人。

28、交际花:指在社交场合中活跃而有名的女子。有贬义。

29、花瓶:插花用的瓶子。借喻作为一种摆设的美貌女子。

30、玉女:指仙女。亦指美女。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敬称。

31、尤物:指美貌的女子。亦指优异的人或物品。

32、青娥:指女子的黛眉。亦指青年女子。

33、天使:原为犹太教、基督教传达上帝旨意的使者,其形象多为带翅膀的孩子和少女。因此比喻善良贞洁可爱的人。多用于女子。

33、二八佳人:二八,指16岁。指年轻美貌的女子。

“绝代佳人”,指当世无双的美人。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故对年轻美丽的女子总是冠以“玉人”、“璧人”、“佼人”、“丽人”、“玉女”、“娇娃”、“西施”、“尤物”、“青娥”等称。

34、半老徐娘:用以形容中年妇女保留青年时的神态。

35、妙龄少女:妙,美好。指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

妻子的称呼: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内子: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室人:多数是对别 *** 子的称呼;拙荆、山荆:源出“荆钗布裙”,本是指东汉梁鸿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饰,后人用作妻之谦词。

荆妻、刑室:表示自谦,贫寒之意;发室:原配妻子;继室、续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故将妻殁再取称为“续弦”;妾、姬、小妻、小星、如妻、如夫人、侧室、偏房、室、副妻等均为小老婆。

“扫眉才女”,指有文才的女子。

  “不栉进士”,指才华横溢的女子。

  “冶叶倡条”,指轻狂娇艳的女子。

  “软玉温香”,指温柔年轻的女子。

  “道旁苦李”,指被人抛弃的女子。

  “小家碧玉”,指小户人家的美貌女子。古乐府《碧玉歌》有“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之句。

  美丽而坚贞的妇女被称为“罗敷”。

  貌丑而有德行的妇女被称为“无盐”。

  尊称别人的女儿为“千金”、“令媛”、“女公子”。

  称别人的妻子为“太太”、“夫人”,此外还有“会阃”、“室人”、“令间”之称。称自己的妻子为“贱内”、“内子”、“内助”、“中馈”、“糟糠之妻”等等。

在女子称谓中,“母亲”是最伟大而高尚的。清《冷庐杂识》中载:《尔雅》对母亲称“妣”,《诗经》称“母氏”,《北齐书》称嫡母为“家家”,《汉书》列侯子称母为“太夫人”。其他记载还有:帝王之母称“太后”,官员之母称“太君”,一般人之母称“妈妈”。

1、妻子2、老婆3、太太4、夫人5、老伴6、爱人7、内人8、媳妇9、那口子10、拙荆11、贤内助12、对象13、孩他妈14、孩他娘15、内子16、婆娘17、糟糠18、娃他娘19、崽他娘20、山妻21、贱内22、贱荆23、女人24、马子25、主妇26、女主人27、财政部长28、纪检委29、浑人30、娘子31、屋里的32、另一半33、女当家34、浑家35、发妻36、堂客37、婆姨38、领导........

老外问:为什么女人有这么多称谓?

老师:因为女人有三八节,就要有38个称谓。老外听完发现中文太难学了,含着眼泪背起行李回国了…

在众多的称谓中,为何没有“妇女”呢?

“说起妇女,我脑海中就浮现出头上围着绿头巾,身上穿着红花棉袄在街头讨价还价的大妈形象。”一名在社交网络表示不乐意被“妇女”的网友说,“虽然妇女统指成年女性,但总觉得这个词把人家叫老了,叫土了。”

于是“妇女节”变成了“女人节”、“女神节”或“女王节”......三八妇女节,是“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在中国的叫法。节日为纪念各国女性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和巨大牺牲,以及强调男女平等的理念。

但在中国话里,“三八”“妇”等字眼有时却具有贬低之意。随着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各项社会事务,其成就与贡献越发得到社会肯定,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与经济独立使她们不再依附于男性而生活,她们以更加独立自由的身份出现在以往男权主导的社交场合中。这让她们对于称谓,更青睐于年轻态。

勇敢、热爱、坚韧、包容、平衡、 *** 、幸福……成了当下女性共同的描述,是她们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贤妻良母已不再是她们追求的代言,她们不断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女人也可以活得优雅,赢得坦荡!

古代的她怎么说?

老年妇女谦称--“老身” 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 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 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 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 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 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 未婚女子称奴家.直接称呼第三人称“她”的话和现代是一样的。

只不过是“自称”不一样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