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如果李白、苏东坡和陆游穿越来场赛诗会,会分别吟诵自己哪首诗?

李白会吟诵他的浪漫主义的诗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东坡会吟诵他的含义深刻的古诗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陆游会吟诵他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苏轼戏张先典故?

苏轼吟诗戏张先。

北宋时,一代文豪苏轼(东坡)与湖州几位文人相交甚密,其中,就有著名词人张先。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湖州市)人。北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十年起,任宿州掾,历任吴江知县、嘉禾判官、屯田员外郎,后官至都官郎中,熙宁五年(1072)致仕归故里。他工诗词,在词坛上名声极响,与当时著名词人柳永齐名。

苏轼与张先在诗林词坛中的成就是后人望尘莫及的,他们交往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两人亲密的忘年交是有史记载:熙宁七年(1074)九月,苏东坡由杭州通判升迁密州事,临行前,他与在杭州游山玩水的张先等人同舟来湖州,欢聚于馆驿河头的碧澜堂,他们杯酒言欢,赋诗填词,歌伎弹唱,好不快活。意犹未尽,当日,又泛舟至淞江,畅饮于垂虹亭,后人称这次相会为“前六客会”。

那年,张先已是八十四岁,苏轼只有三十七岁。

张先衷于声色,八十岁时,还迎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有一次,他与苏东坡等朋友相聚,苏东坡他们问其感受,张先吟诗笑道: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听了,当即和诗戏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装。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众人听了,抚掌大笑不止,由此,也可看出苏轼与张先之间的交往是不拘于泥的。

苏轼的诗词题材善用哪两种?

伤别离情类。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 如怀亲、思乡、念友等。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咏怀类。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情感上多体现为壮志难酬的苦闷与身处逆境时的豁达。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如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等等,怀古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 *** 怀抱负。)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陆游的《书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等等,都遗响千古。

讽喻类。
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的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苏轼的艺术特色?

苏轼的诗词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首先,他的诗词较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他在诗词作品中的比喻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会拘泥于诗歌题材,也不会被体裁所束缚,具有一定的具有广泛性。

他在这种广泛运用比喻的过程中又展现出了形式的多样性,出现的比较多的比喻形式有明喻、暗喻和借喻等,可谓多种多样。

另外,他将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得极为妥帖,准确合理,恰到好处,或是变化多端,或是深刻警醒,亦或是清新奇特,具有极强的艺术表达效果。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