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常见的音乐表现手段有哪些?

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和节奏,还有其他的表现方式,如声音、复调、形式和管弦乐方法。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高、音长、音高力度和音色。这些基本元素结合起来,构成了音乐中常见的“形式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以及力量、速度、调试、形式、织体等。构成音乐的形式元素是音乐的表现手段。萊垍頭條

琵琶行中作者主要运用怎样的手法来描写乐曲的?

琵琶行中作者主要运用以下的手法来描写乐曲的:萊垍頭條

1.比喻。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萊垍頭條

2.逼真的双声词、叠韵词和摹声词,加强音乐悦耳动听的效果及韵律节奏條萊垍頭

3.写演奏者动作神态突出其音乐技艺條萊垍頭

4.侧面描写,烘托音乐效果條萊垍頭

竖笛亮晶晶怎么吹?

六孔竖笛的指法1●●●○○○2●●○○○○3●○○○○○4○●●○○○5●●●●●●6●●●●●○急7●●●●○○急

2、竖笛教学中的三个阶段:萊垍頭條

在对学生进行竖笛教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垍頭條萊

①、初级阶段:萊垍頭條

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吹奏方法(如持笛、摁孔、含笛嘴、呼吸等等)和简单的吹奏技巧(单吐、连音等)。将吹奏方法编成口诀:萊垍頭條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頭條萊垍

口含一至二公分,頭條萊垍

口要圆、气要缓,萊垍頭條

检查手指要摁严,萊垍頭條

一字一音用单吐,垍頭條萊

上有弧线气要连,萊垍頭條

高音(口形)变扁气要急,垍頭條萊

眼睛(视谱)走在时间前。條萊垍頭

②、中级阶段:垍頭條萊

完善吹奏技巧,增加双吐、三吐、长音、变化音的练习。萊垍頭條

③、高级阶段:條萊垍頭

进行课堂教学加课外小组活动的进一步训练。條萊垍頭

通过器乐教学,让学生进行集体合奏,可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记忆力、创造力。在培养音乐能力方面,它有着唱歌所难达到的效果。如: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及乐感等,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及表现,它能起唱歌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必然建立起联系,进行相互间的沟通。在学生们进行集体合奏的同时,随着生理器官的协同活动(眼看、脑思、耳听、手动……)各个相应的神经中枢也在协同活动,各个神经中枢之间,很自然地就建立起了联系,相互沟通。久而久之,一个器官及其神经中枢的活动,就会牵动其它器官及神经中枢的活动——协同活动(互相反射)。这样就发展了学生的协同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渐渐地聪明起来,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萊垍頭條

3、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剖析:萊垍頭條

①、目前,焦作地区小学教材采用的是人教版,有五线谱和简谱两种版本.歌曲的曲谱基本上是以1=C、1=F和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萊垍頭條

②、目前焦作地区的初中教材采用的是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方教材,一、二、三册是简谱,四、五、六册是五线谱简谱对照谱。歌曲的曲谱基本上也是以1=C、1=F和1=G三种定音记号(或谱号)来记录的。頭條萊垍

③、中小学教材中有关竖笛的吹奏指法图是一致的,均是以筒音作sol(5)来定音,即1=F。萊垍頭條

4、竖笛在教学实践中的教法改革垍頭條萊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歌曲的定音记号是1=C(大调式),按照1=C唱名来视唱曲谱,对学唱歌曲很方便;但用同样的唱名来吹奏竖笛,便会出现与学生音域不符的矛盾(实际音响效果是1=F)。这在无形之中就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为“学”与“用”不能很好地结合。如何来解决这个矛盾呢?面对着唱歌与伴奏的脱节,我采用了竖笛谱(暂用名)来解决这一矛盾:條萊垍頭

①、前提:竖笛指法不变,仍然是以筒音作sol(5=C)来吹奏。增加一个变化音#4的指法(六孔全开)或一个变化音b7的指法(只开二孔)。萊垍頭條

②、做法:将1=C的歌曲曲谱唱名译成它的上方五度或四度调的唱名,即5=C(上方五度调)或4=C(上方四度调)。学生按竖笛谱来视唱视奏曲谱,实际的音响效果是主音5=C(上方五度调)或主音4=C(上方四度调)。萊垍頭條

③、列出三种唱名与音名的对照表:萊垍頭條

bBCDbEEFGABC萊垍頭條

1234567i(原谱唱名)頭條萊垍

567123#45(上方五度调唱名)條萊垍頭

456b71234(上方四度调唱名)萊垍頭條

④、当学生用上方五度调唱名来吹奏歌曲时,主音5=C,主音C的音高未改变,只是唱名(符号)由1变成了5,即主音由原来的1变成了5,其实际效果仍然是1(5)=C。萊垍頭條

⑤、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各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差异突出。有些1=C的歌曲,学生演唱起来仍感到吃力的时候,不妨采用其上方四度调唱名用竖笛演奏。主音的唱名由5(C)降低萊垍頭條

中国民族乐器最突出特点?

1.大体上说中国民族乐器构造较西洋乐器略简单,但演奏技法也很丰富;萊垍頭條

2.从古代流传下来有各自的律制,建国后统一改为而是平均律,弦乐器可以方便地演奏完整的半音列,但六孔笛等要麻烦一些;頭條萊垍

3.历史上民乐长期以单声部为主,乐器擅长演奏旋律,不太擅长演奏复调音乐;垍頭條萊

4.历史上缺乏低音乐器,现有的低音乐器多为建国后为了交响化演奏而改制的(如革胡、拉阮、大马头琴、低音笙等);萊垍頭條

5.弹拨乐器在乐队中占据重要一席(西洋管弦乐队中并没有弹拨乐器)。萊垍頭條

说到家族,其实民族乐器的家族更加丰富,因为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民族乐器家族也丰富多彩,比如胡琴家族就有京胡、高胡、二胡、京二胡、中胡、板胡等。萊垍頭條

揉弦在乐曲中应该怎样来变化地运用?

  手指在弦上某一音位上的扇面形滚动就叫“揉弦”,揉弦会发出一种类似波浪形的声音,演奏时恰当运用揉弦能使旋律更富于歌唱性,丰富二胡的演奏技巧,如果说换把是提高二胡表现力的第一道大门的话,那么揉弦则是第二道大门。揉弦标志着演奏者的功底及音乐素养和演奏风格。一个拉奏者若不能运用揉弦,那说明他的演奏技巧始终还停留在一个初等的水平上。练熟了揉弦,对掌握打音、颤音等指法技巧就易如反掌,非常方便。   揉弦的方式大体上可分为快揉和慢揉两大类。   1、快揉   快揉亦称为“颤指”,大概是指揉弦时手指不断颤动而言。具体方法是:当左手的某一手指按在弦上后,手腕受小臂的支配,作规则性的连续抑扬(不是抖动)动作,按指也受手腕连锁动作的影响,在弦上作一压一松的匀速颤动。按指富有弹性的颤动,使琴弦的张力跟着发生松紧变化,从而产生出一起一伏的音波振动。快揉比慢揉要容易掌握一些,但音响效果不如慢揉动听,运用也不及慢揉普遍。   2、慢揉   慢揉亦称为“吟音”,发出来的声音犹如吟哦咏叹。慢揉的方法是:左手某一手指控在弦上,并以腕关节为轴,使整个手掌作连续规则的弧形扇动。扇动的速度不如快揉快,但幅度比快揉大。这样,按弦的手指在手腕的带动下发生了往返曲直的变化,驱使指肚在按音上下之间的一小段范围内作对称性的弧形翻转。这不但一松一紧的改变了琴弦的张力,而且还一长一短的改变了琴弦的长度,得出一种柔和徐缓的歌唱的音波,这是最有训练价值的一种揉弦。   民间演奏法在慢揉的奏法上还派生出“揉、滑、抠、压”等技法,这些变化主要在手续弦时力度的轻重、摇动的缓急,滑弦的宽狭,频率的快慢以及与相应的运弓力速配合的区别。   有一定造诣的演奏者,对揉弦的变换是很有讲究的。除了上面所谈的“揉、滑、抠、压”能准确运用外,还可以先揉后不揉、先不揉后揉、漫揉转快揉、快揉转快揉、边滑边揉或在一句旋律中遇到音高、时值相等的音符时有些揉、有些不揉。这一方面决定于演奏者有着坚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决定于演奏者对乐曲内容的理解和曲调风格的掌握。根扰乐曲的内容和风格恰当地运用揉弦,是演奏者的必备技能。   揉弦是很多弦乐器的特色技巧,它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熟练掌握的,练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练习揉弦最好先从慢揉着手,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进行快揉的训练。开始就红练快揉的话,会造成按指乱动,而手腕却处于被动状态.或者揉弦时直接用手指平直地去一指一按的压弦,这样虽有类似揉弦的音响,但发音生硬而不均匀,没有规律性的抑扬起伏变化,并且不能持久   练习时虎口仍要保持松弛自然,不能死死的夹住琴杆,否则会影响指头、手掌和脱关节的灵活。实践证明,一开始学拉二胡就注意到保持虎口的松动自然,对揉弦技巧的掌握就比较快。   练习慢揉时,指肚往下旋转时要适当加重触弦力度,往上翻动时则应适当减轻触弦力度。这样琴弦张力的起伏与长度的变化才能相对应。如果发生抵触现象,揉弦效果就会模糊不清,反而费力不讨好。   练习时特别不要借助手脚和手臂的颤抖而求得所谓的揉弦效果,这样不仅达不到正确的揉弦要求,发展下去还会养成很坏的习惯。   如何才能使腕关节和按指具有揉弦动作那样的灵活性呢?只有加强训练,养成一种本能的“定型”动作。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右手腕当作“琴杆”。左手按指依次在上面留心的练习“探弦”,特别是加强对小指的揉弦动作训练。久而久之,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就逐渐能适应揉弦动作的需要的。   揉弦是标志演奏水平的主要技巧之一,在演奏实践中的运用也比较普遍。但要注意使用恰当,有些乐曲,情绪上不需用揉弦的音,采用揉弦处理后效果反而不好。每一个曲子对揉弦的要求有所不同,演奏时要区别对待。《二胡曲九首及其演奏艺术要求》(王国潼著)中说 “……揉弦能美化声音,使演奏更富于歌唱性,而不揉弦却有它特殊的色彩,具有揉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种揉弦与不揉弦的交替使用。对于丰富指法技巧的表现力,增加乐曲的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是极为有益的。”   浅谈二胡揉弦技法[1]   揉弦是二胡左手演奏技巧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演奏技巧之一,也是最能表现二胡艺术的手法之一,它不但能使二胡的旋律委婉、动听,而且还能充分地表现出二胡所擅长的悲、哀、怨等不同的情绪。演奏者可以根据不同的乐曲风格和情感变化,采用不同的揉弦方法,赋予音乐以生命力,增强乐曲的感染力。因此,不正确的揉弦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也就可想而知。   二胡是无指板乐器,琴弦是悬空的,当手指按在某音位上做有规律的揉、压、抠、滑的动作时,使琴弦的张力(松、紧)与长度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近似人生的音波,此技法叫做揉弦。因为改变琴弦长度和张力的方式不同,揉弦样式速度不一,因而就可以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揉弦在记谱上一般没有明确标记,可以根据乐曲的风格、内容及特殊要求以提示揉与不揉。揉弦的式样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揉弦的种类   (一)滚揉   在二胡演奏艺术中,滚揉是揉弦中运用极为广泛,极为普遍的一种手法。它是借鉴小提琴的揉弦技法形成的。它是以手掌的上下摆动,带动手指第一关节作屈伸运动,使指尖在音位上均匀地滚动,来改变弦长产生音波的一种揉弦方法。   滚揉是由两个动作来组成的,第一个过程是:手掌上提,使手指第一关节伸直,以指面触弦,此时发出比基本音略低的音;第二个过程是:手掌下摆,使手指第一关节弯曲,触弦点滚至指尖部位,此时发出比基本音略高的音。这两个过程循环往复,手指就在音位上均匀地滚动,从而发出围绕基本音上下波动的揉弦音。在滚揉时,动作的主动点应该放在手背部位,手掌只可上下运动,而不可里外扇动。手腕是动作的一个“轴”,因此手腕千万不可僵硬。这种揉弦很便于控制,而且发音的波纹均匀,效果柔美,最接近人的歌声。   滚揉一般使用于演奏流畅抒情、富有歌唱性的旋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是变化无穷的。大力度、大幅度、快速的滚揉,音色饱满结实,振动频率快,可以表现出激昂、豪放的情绪;力量自然,幅度、速度适中的滚揉,其音色明朗并带有模仿吟唱的音响效果,善于表现悠然自得、情绪乐观的乐曲;如果要表达出感情深厚的旋律,就要利用二胡没有指板的特点,充分扇动手掌,把压力加大,速度放慢,音色就会变得宽柔、浑厚。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乐曲不同的情感需要,对滚揉的应用进行细微的变化。   (二)压揉   压揉是在二胡演奏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揉弦技法。它也是利用了二胡没有指板的特点,通过手臂和手掌的上下摆动,使手指尖在弦上富有弹性、一松一紧地压弦而产生音波。由于压揉增大了手指对琴弦的压力,所以发出来的音色比滚揉要圆润,富有共鸣感,也更突出了二胡本身的韵味。   由于压揉的幅度大、音高偏离明显,它的发音浑厚、丰满、深沉、有力,给人带来不稳定感、紧张感,所以能体现出浓烈强硬的音色和类似抽搐哭号的音响效果。根据乐曲情感表现的要求,压揉又分重揉和轻揉,重揉比轻揉的音高偏离幅度更大,发力点主要是在手腕和手掌,重揉往往会产生接近大二度的音高偏离,音响效果更为突出。   另外,压揉和滚揉都是利用手掌上下摆动使手指尖在弦上运动,所以它们在动作方面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滚揉是手指尖在弦上滚动,而压揉则是手指关节没有运动,只是手指尖在弦上产生压力。如果把这两种揉弦融为一体,即在滚揉时加大对弦的压力,或在压揉时加大手指尖的滚动频率,所奏出来的音色会更优美、更流畅,同时也丰富了揉弦技法。在当今的二胡艺术中,演奏家们也越来越多的利用这种滚压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他们的音乐作品。   (三)滑揉   滑揉是表现特定音乐风格和特殊音乐效果的色彩性揉弦技巧。它借鉴了坠胡的揉弦技法。它是通过手臂带动左手虎口和手指在琴杆 *** 上做整体滑动。在做这个动作时,虎口要松开,不要紧贴于琴杆;指尖在按弦时也不要太死,同时要保持手指对弦的压力,不要有太大的变化,手指对弦上产生的力度要均衡,指尖在弦上滑动的范围一般在基本音的高低小二度内。   从音高变化来看,滑揉可分为大小两种,大滑揉接近于小三度,主要靠手臂发力,用手臂带动手指滑动,小滑揉一般为小二度,用手腕带动手指滑动,与大滑揉相比,幅度小、速度快。在通常情况下,大幅度的滑揉易于表现较夸张和激昂的情绪,小幅度的滑揉适合表现悠远、飘逸和幽默的情趣。演奏者可根据这些特点合理应用。在河南音乐的风格中,大滑揉是经常采用的表现手段,其演奏效果夸张而粗犷,极富乡土气息。在蒙古族音乐风格的散板中,小滑揉也作为旋律的连接手段应用在演奏中。总之,使用滑揉技巧进行演奏一定要把握住自然朴实的音乐风格,掌握好分寸和韵味。   二胡演奏中,在演奏由弱而渐强的音,则往往是开始先不揉,随后逐渐予以揉动,这种方法称为迟到揉弦。乐曲中,样式多资的揉弦与不揉弦及迟到揉弦大多是综合运用的。迟到揉弦对表现速度徐缓、感情内在而冲动的旋律,效果尤佳,表现炽热的音乐情绪也能奏效。   除上述几种揉弦外,为了某种特定的艺术效果,在演奏中还可以运用能够带来特殊效果的揉弦。例如,在第一把位利用左手的手背上下扇动,以改变琴弦的张力,就可以产生使音高发生规则变化的空弦揉音;再有,在广东音乐中利用食指在千斤上松弛地按颤,使空弦产生类似颤音效果的奏法,都是辅助性的揉弦方式。特别指出的是,把不揉弦作为一种表现手段,不但能结合揉弦方式表现出静与动的对比效果,表现凝思沉寂、木然呆滞等情绪,而且更能体现我们民族音乐中“轻、微、淡、远”的审美传统,增强乐曲的韵味及感染力。   二、揉弦的训练方法   在二胡爱好者的学习群体中,我们往往发现不少学生在揉弦方法上普遍存在问题。有的是以扣压代揉,有的是只能快揉不会慢揉,有的甚至只要左手一触琴弦就会自然不自然地抖动而不能自止。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其不知错误,还自以为是只要声音能够颤抖就是揉弦,将错误当正确而积重难返。因此,我们首先要能判断自己的揉弦方法是否正确。这里介绍一个简便的自我判断法:左手手指按琴弦,必须服从大脑指令,一弓揉几下均可自如运用到位,要停则停,要动则动,要快则快,要慢则慢,如能听令行动则为揉弦正确,反之,如手指不听指挥擅自动作就是揉弦错误。   我认为揉弦无论分几种,它的基础应是滚揉。滚揉是应首先掌握的技巧,从应用角度上看,它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此揉弦可以说是基本揉弦。另外分析几种揉弦不难发现,滚揉与其他揉弦相比是较放松的一种,同时也是最易掌握的。而其他揉弦必须有一定的紧张程度才能进行(这里的紧张与放松是相对而言,决不是绝对的。)因而应是在掌握了滚揉基础上,然后再去练习,进而掌握其他揉弦为宜。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先掌握滚揉以外的揉弦则势必会造成紧张揉弦的习惯。如果时间较短还易克服,如果时间较长就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弊端。教学实践中发现,凡是没经过正规训练的学琴者,他们为了追求、模仿揉弦效果,多数揉弦是不正确的,而且绝大多数是以抠揉为多见。不管演奏什么风格的曲目均用抠揉,如此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紧张揉弦的毛病,其演奏效果必然是尖锐的 *** 性,失去了滚揉的优美、歌唱性效果。所以,首先掌握了滚揉,然后再去掌握其他的揉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   总之,在二胡演奏中,揉弦的运用是随着乐曲的风格、情绪、韵律的需要而千变万化的,不可能只限于一种单一的技法表现模式。因此,演奏者只有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风格特点,并准确熟练地把已经掌握的各种揉弦技法运用于演奏之中,才能使所奏之音乐更富有艺术美感。   三、在乐曲中揉弦的情感表现   二胡揉弦在应用上虽然不外乎以上所谈的手法,但在实际演奏中却是丰富多采、千变万化的,演奏者可以根据乐曲的风格、情感需要和对乐曲的不同理解,使用不同的揉弦。若要使音乐更富有内涵,更完美传神,其重要手段就是要把握揉弦的细腻变化,充分发挥揉弦的效果。下面结合二胡音乐作品,对其揉弦技法作分析探讨。   (一)乐曲《病中吟》中的揉弦技法   演奏《病中吟》这首作品时,技术上要求非常严格,手法上要非常准确,揉弦的变化要丰富细腻,以表现作者内心复杂的心境和情绪变化。因此在揉弦的安排上不但需要使用表现沉思凝重的以压揉为主、压揉与滚揉相结合的手法以突出动与静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充满矛盾的心境,同时在乐曲的快板和激愤处(谱例1)要运用大幅度和快频率的滚揉方式,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乐曲的深刻内涵。《病中吟》是刘天华创作的第一首二胡作品,乐曲作于1918年,主要表现了“五四”时期,那些不满于现状而怀抱光明理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彷徨、愤懑与挣扎,充满矛盾的心理。由于压揉的幅度大、音高偏离明显,它的发音浑厚、丰满、深沉、有力,给人带来不稳定感、紧张感,所以应用于此作品中能体现出“五四”时期不满于现状而怀抱光明理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彷徨、愤懑与挣扎。而压揉与滚揉结合则更能体现出他们内心充满矛盾的心境。在乐曲的快板和激愤处运用大幅度的滚揉则能体现他们内心怀抱光明希望的信念。   谱例1:   (《病中吟》刘天华曲)   在结尾处(谱例2),运用断续压揉的奏法也能生动的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念天下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真挚情怀。   谱例2:   (《病中吟》刘天华曲)   (二)乐曲《江河水》中的揉弦技法   《江河水》原是一首东北民间乐曲,经王石路、谷新善等人的加工整理成双管独奏曲,后由黄海怀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关于《江河水》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对恩爱的夫妻,丈夫不幸被抓去服劳役,遭受百般折磨后,惨死他乡。妻子闻讯后,来到送别丈夫的江边,面对滔滔江水谣祭亡灵,号啕大哭,控诉万恶的旧社会,并追忆起了往事...进板的第一段,在演奏手法上,右手要运弓饱满不拖泥带水,左手要压揉与不揉相结合,而且要用大幅度、快速的压揉。特别是第三和第五小结(谱例3),左手四指的揉弦一定是要大幅度的、快速的压揉,为了保证琴弦的按压力度和幅度,还要把三、四指一起压揉,同时右手也要彻头彻尾的贴弦,表现出凄厉悲苦、撕心裂肺的悲痛情感。   谱例3:   (《江河水》,黄海怀移植)   乐曲的第二段(谱例4)速度减慢并稍有自由,就好象是她由于过度悲伤,已经哭得嘶声立竭、精神恍惚,只剩下微弱的抽泣。左手揉弦就因此而发生变化,在演奏时要用弱力度的压揉,幅度随之减小,只发生淡淡的颤动,以表现出妻子若有所思的回忆以前生活的场景,描述出一个妇人的柔弱形象和如泣如诉的情怀。在此处要表现出双管的音色,应用比较轻巧的,小幅度的压揉。   谱例4:   (《江河水》,黄海怀移植)   (三)乐曲《河南小曲》中的揉弦技法   《河南小曲》是胡琴大师刘明源先生采用河南曲剧音调为素材创作而成的一首著名二胡曲,它以清新的旋律、浓郁的地方风味和丰富的演奏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河南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主人翁的自豪感。乐曲借鉴了坠胡的许多演奏手法,大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为特色二胡曲的创作树立了一个典范。 由于此曲表现的是特定音乐风格和特殊音乐效果的作品,乐曲借鉴了坠胡的许多演奏手法,所以在乐曲中大量运用了滑揉的揉弦技法。如在第50小节(谱例5)最后的“7”音要延长,此处就是借用了坠胡上的滑揉来演奏,在音高上需向“1”音倾向,经过一个气口的停顿后,以渐弱的“1”音结束。   谱例5:   (《河南小曲》,刘明源曲)   掌握不同的揉弦方法,会给乐曲增添色彩,有助于演奏者理解、表现作品,很好的演奏表现多种风格的乐曲。但运用不当,同样也会事与愿违。揉弦的轻、重、急、缓、大、小、虚、实能产生不同的音色和情感表现。因此在不同的乐曲中,对与揉弦就需要反复推敲、精心安排和巧妙的运用。揉弦的合理组合和综合运用,以及运弓技巧的完好配合,才能产生多色调、多层次、多变化的艺术美。恰当、合理的运用揉弦,就意味着一个演奏者真正掌握了揉弦的全部技术因素和用以表现音乐的各种手段。因而,能够准确的、自由的去表现演奏者头脑中已形成的情感力度和声音色彩及其情感内涵表现,是一个二胡演奏者所必须重视的。因此,对于每一位二胡演奏者来说,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的揉弦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二胡揉弦及其情感表达的不断探索与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基于以上所述揉弦的种类、揉弦的训练方法及其情感表现,揉弦是二胡左手演奏技巧中一项基本的、一般性的演奏技法。揉弦方法的正确运用可以起到修饰音色、美化声音的作用,并能恰当的表现出音乐的情感变化,从而加强乐曲的艺术表现力,突出乐曲的风格,塑造美好的音乐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是笔者在二胡学习中的专业体会,文中所述观点只是笔者个人观点,可能只适合部分二胡学习者,其推广性还有待考证。垍頭條萊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