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佛教寺院是如何布局

1、佛教寺院的布局一般都是按修道区和生活区两大部分来 划分的。 唐宋时代,按常规,佛寺须有“七堂伽蓝”,即七 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佛教各宗对其解释也不尽相同,一般 认为是:山门、佛殿、讲堂、方丈、食堂、浴室、东司(厕所)。

2、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从山门(寺院正门)起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离布置一座殿堂,周围用廊屋或楼阁把它围绕起来。

3、在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采用了轴线对称的布局方法。具体来说,寺院按照轴线依次排列山门、莲池、平台、佛阁、配殿、大殿等建筑,形成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4、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

5、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传入之初,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

6、中国的佛寺结构,因山因地有所不同,时代的先后也有差异。但大体是:进寺的大门称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等主要殿堂,多数寺内有放生池。

简述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

此时,佛寺院落多少不大小自如、灵活多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种廊院式布局方式在中国隋唐寺院中得到极大的发挥,古籍记载不胜枚举。

典型的布局仍以轴线作为线索, 白马寺 中轴线上从大门进入寺院,第 一栋建筑为供奉天王的天王 殿,其后为供奉佛像的大雄宝 殿,一*般为寺院内的核心建 筑,再后为诵经修行的法堂和 经楼。

古代寺院建筑的特点:主要是以佛教建筑为最。而现存佛寺多为明清建筑,其特点是多采用庭院式布局,主要殿堂仿宫殿府第式样,一般建筑则参照民居式样。

白马寺的建筑风格 白马寺的建筑风格,是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的代表之一。白马寺的建筑布局以中轴线为主,寺内建筑的层次感非常强,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寺庙建筑的寺庙布局

1、典型的布局仍以轴线作为线索, 白马寺 中轴线上从大门进入寺院,第 一栋建筑为供奉天王的天王 殿,其后为供奉佛像的大雄宝 殿,一*般为寺院内的核心建 筑,再后为诵经修行的法堂和 经楼。

2、在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采用了轴线对称的布局方法。具体来说,寺院按照轴线依次排列山门、莲池、平台、佛阁、配殿、大殿等建筑,形成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3、*佛教寺院布局图佛教寺院菩萨分布图寺和庙的区别在中国是非常严格的,主尊供奉佛菩萨的为寺,主尊供奉鬼神的为庙。

简述佛教寺院建筑的基本格局

近代汉传佛教寺院基本部分是两组建筑:山门和天王殿 为一组,合称为前殿;大雄宝殿为一组,是主体建筑。作为 佛教寺院,有此二者方可称为“寺”或丛林。 另外,有的寺 院限于条件,常将山门与天王殿合并,并且没有钟楼和鼓楼。

具体来说,寺院按照轴线依次排列山门、莲池、平台、佛阁、配殿、大殿等建筑,形成中轴线对称的格局。其中,山门是寺院的大门,常常建造得相当宏伟,以显示对佛教的尊敬。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筑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殿之后是法堂或藏经楼(阁)或毗卢阁、观音殿。大雄宝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蓝殿、祖师堂(或观音殿、药师殿等)相对。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