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抗日电影常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抗日期间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你心中最佳的抗战电视剧是《亮剑》吗?
  2. 战争电影中使用的武器都是从哪来的?
  3. 有人说清宫神剧和抗日神剧都是无聊的电视剧,对此你怎么看?
  4. 贺敬之和信天游的文学常识?
  5. 抗日期间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

你心中最佳的抗战电视剧是《亮剑》吗?

看过大型抗战历史剧《东方战场》。电视剧集数还有点多,共66集。

抗日战争剧非常非常多。这是由来已久的,教导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屈辱不能忘记。最近些年,一些制作方为了迎合大众的臆想,好多抗日神剧层出不穷,这是让人不屑也值得人们深思的。

但这部《东方战场》显然不是神剧,而是非常端庄老实的。它非常纪实,有点纪录片的味道了。这是它的长处!这个片子是为了隆重献礼中国 *** 成立95周年,这是恰逢时宜的。设想一下,一部抗争纪念片,如果也拍成了神剧,恐怕我们这个民族就非常危险了。端庄老实,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还没有糊涂,还比较清醒、冷静、务实。

集数多,也是这部电视剧的一个优点。这个多,代表了完整性。实际上,这是多年来看到的许多抗争片中唯一一部完整地记录抗战历史的电视剧。如果谁想要比较完整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大概进程和情节,那么,本片是值得推荐的。这可能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完整地展现抗日战争的电视剧。

另外,值得特别提出和推崇的是,这部片子总体来说,态度比较冷静,观点比较客观。这个客观是指我们既强调了 *** 在抗战中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没有贬低 *** 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由此,我们就得到了一个在民族危机之下全民族被迫的也是积极地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抗战局面,这构成了一种宏大的全民族抗战历史画面。对 *** 的客观评价,意味着祖国 *** 可能的到来。毕竟,把自己民族国家的一部分视作敌对不是统一的前兆,而是斗争分裂的表现。

当然,一部剧既然要想比较完整地反映历史,就不太可能把所有的历史事件细节全部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大致梗概和主要历史事件的话,那么《东方战场》是最佳选择了。

战争电影中使用的武器都是从哪来的?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战争电影?说实话小编还是喜欢看过去那种老电影,看着就顺气。

不管里头的人物,拿的是不是真家伙,但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该使用三八大盖就使用三八大盖,不会整一条AK47蹲在哪里,突突。

弄上一颗手榴弹,也不会揣上一颗德国造的M24长柄手榴弹蹲在哪里忽悠人。

M24长柄手榴弹,开玩笑,抗战那会哪怕一颗都没在我们的战场上出现过。

如今的战争电影,哎!一言难尽。

咋说呢?其实这也不能怪导演,就怪小编这种人,知道的东西稍微多了那么一点,于是看着他们使用的道具,那是各种各样的别扭。

毕竟在他们看来,电影吗?不就是忽忽悠悠的让人看着过瘾就完事了。较什么真呀?

不管怎么说,小编也麻痹了,爱咋咋地吧,小编心情不好也有个不看,心情好的话,就充当商业片瞅着看个乐呵就完事了。

好了,以上算是小编看到战争电影,这四个字发的一通牢骚。

接下来小编就给您聊一聊,战争电影中的武器道具是怎么来的?

战争电影的武器道具。

其实话说道这里,很多小伙伴一准就乐:“这些个武器道具还能咋来的?全是假货!”

您这么说也没错,毕竟现在影视剧制造的也快,四五十集的电视剧,最少三个月,多了也不过五个月就完事了。

也不会有太多的讲究,所以影片里头穿帮的镜头他也多。

有细心的小伙伴会注意到,那枪杆子上边的枪管,它连个窟窿眼都没有,上去拼刺刀,那刺刀碰到身体都会弯了,往出一拔,哎又直溜了。

所以这些个道具,不用小编说,您也知道。

它们不是用橡胶做的,就是用木头片子给刻出来的。

演员们拿着这东西,上去忽悠一通,后期制作的时候,把那火光往上一搁,这就算成了。

以至于有一些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他们会让三八大盖的火光喷出重机枪的射击节奏。

五毛钱一个特效,也就这样了,您也就当个穷开心就算了。

这些道具到那些个租赁道具的公司里边去找,那都有。

至于价格,咱就不知道了,毕竟小编不是专门研究这个的。

其实说道这里,小编就想多说上一句。

好的道具,真的可以提升电影效果,让人百看不厌,而且最后影视剧完成之后,这些个效果逼真的道具,都能卖出个好价钱。

说几个事,您就明白了。

玛丽莲梦露,这个名字大家伙都应该知道吧!

有一张照片特别的流行,现在在网上都能搜到。玛丽莲梦露穿着一袭白裙,被风吹起的那张。

这是《七年之痒》地铁站中的一个镜头,如今这身白裙都成了淡褐色了,据说仔细看那上面的针脚,手工缝制的线条就能看出来手艺不凡。

您知道,就这身白裙的价格是多少吗?

四百六十万美元,这是在2011年拍出来的价格。

再有就是奥黛丽.赫本在《窈窕淑女》中的黑白礼服裙子,一口气也拍出了四百五十五点一万美元的高价。

如果您像小编一样眼光不咋的的话,咱就不说梦露的白裙,就说赫本的这个黑白礼服裙子,您看着照片就感觉这衣服就是精心制作的。

当然了,说道这里,有些人反对会说:“这都是明星效应,你说的这俩人,那都是红透半边天的人物,他们自带光环,拍出高价那也是难免的!”

行,小编再说两个道具。

不知道大家伙看过《绿野仙踪》没有,这里头有一个角色,叫胆小的狮子,他是一身道具服。

当时《绿野仙踪》拍完了之后,这道具服就被丢在了一边,人们就遗忘了这件道具服。

再到最后就被米高梅丢弃在了一栋废弃的大楼里头。

后来有一个废品商人,瞅见这道具服,给清理了出来。

您知道这道具服被拍出了多少钱的价码?三百零七点七万美元。

好东西搁哪里都有价值,你要是粗制滥造的话,还得有人搭理才成。

在1968年还有一部老电影叫《飞天万能车》,这里头有一个道具,是一辆插着红黄翅膀的老爷车。

同样拍出了八十点五万美元的高价。

道具这东西,如果做的好了,他不仅仅可以提升影视剧的观感的。

你如果拿个喷着重机枪火光的三八大盖,看着就让人乐,还提升观感,这不扯呢吗?

说实话,有时候拍的电影过程都不能直视。

前两年不是有一部盗墓题材的电影吗?小编是怀着激动的心情进入电影院看的。

好家伙,进入墓里边,躲避机关,居然可以用一段尬舞来过渡。

看的小编心肝脾肺肾都有点疼,不说他跳的好不好看吧,小编是看不下去, *** 跟长了钉子一样,真坐不住,问题是他还拍了好几分钟。

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在灌水,这也能保留那么长时间。

坐影院里头,你是快进不了,真要能快进,小编恨不得赶紧的让这一幕滚蛋,太辣眼睛了。

在以后,让小编掏钱进影院的,也就是剩下《战狼》和《红海行动》,当然还有一部是《流浪的地球》。

就这些电影,我们不说剧情如何,起码给人的感觉里面的场景他不假。

尤其是《流浪的地球》,一看片子就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仿佛这真就是未来的某个时间段,他没有骗你,不,应该说是他真的用心欺骗了你的视觉。

这说的有点远了,貌似和问题没有关系,其实关系很大。

道具这东西其实很多是假的,但人家好东西就是能提升你的观感体验。

当然了也有良心制作,道具不咋地,但演员给力他也成。但往往烂剧他就搭配着烂道具。

在这里小编说几个人家也用假道具的电影,但人家带给你的是假的里头带着真。

话说如今要拍二战的电影,可不好拍。

毕竟那会的兵器已经少了很多,你没法找到足够多的这种真家伙拍摄。

小件的各种枪械就不说了,大件的各种战车,仅有少部分进入了博物馆,一大部分都填入了化铁炉子变成了铁水,不知道变成了什么东西。

还有飞机,就算是你找到了,这都不会飞起来。

最难的就是军舰,想都不用想了。

那么没有东西就不拍了吗?

显然是不成的,所以他们就使用了各种假道具来填补这个背景。

您比方说《远方的桥》,里边展示了当年市场花园行动,拍出来的效果就是好。

里头不管是盟军的还是德国的,各种坦克和装甲车辆都有体现。

这些东西都是按照比例仿真制作出来的。

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大兵瑞恩》,抛开了美国人渲染的那种所谓不知真假的情怀。

但诺曼底登陆的场景,让我们每个人看来都感到了震撼。

德国人的各种轻武器,装甲车,盟军的谢尔曼等等,给人一种感觉,这东西就是真的,全部都是真家伙。

当然了,您要是仔细去端详的话,其实也能发现这些道具的破绽。

比方说虎式,真正的虎式坦克他的负重轮是重叠的,可那辆道具车,他的负重轮是平直布局。

可就算是您发现了他的破绽,可您能揪着不放吗?不能!这电影依然是好电影,一部用心拍摄的电影。至少你看了,会让你过目不忘,很多细节都照顾到了。

还有那些个军舰,这东西个头太大了,您要是来个一比一的模型,显然是不成的,那成本太高了。

往往会弄一个盆景一样的小场景,按比例缩小制作,然后进行拍摄的。

比如说当年轰动一时的《泰坦尼克号》,咱在电影里头看到的场景其实是一艘小号的模型,但您看出来了吗?

所以假道具,他也得用心制作,用心拍才成,才能出效果。

你拿个破三八大盖冒着重机枪的火苗子,这就不能用用心来说教了。

好了,这假道具就说道这里,接着说说其他的道具。

那么在电影里头,有真武器吗?

还真就有!如假包换的真家伙。一说到这里小编就有点兴奋啊。

您比方说《战狼2》里头那几辆坦克。

坦克的撞击,俩大铁疙瘩砰砰的往上撞,真带劲。

别说您了,小编一开始也认为,这就是一假道具,这撞的不心疼啊!

当时感觉这假的还真像真的。

结果后来一披露,才知道这是真家伙啊,怪不得能给人压迫感,真东西吗?

这坦克是五九式的改进型五九D。

您要问这东西是那弄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也好回答,除了军方,那个影视公司能弄到这么个真东西。

陆战之王,您当谁都能当道具使唤吗?

其实这种真道具,影视公司想要拍电影用,都得和军方打招呼。

美国好莱坞电影,拍这种战争影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尤其是关于现代战争的电影,什么武装直升机,战斗机等等,这都是从军方哪里借来的。

您比方说《断剑》《壮志凌云》《黑鹰坠落》等等。

所以这些电影拍出来,你看着都带着感觉。

说道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要问了:“军方为什么要借出这些真家伙呢?”

在美国这里,主要是为了宣传,告诉美国老百姓当兵怎么怎么好,看开着飞机帅不?(当然还有对外宣传美国人的价值观,个人英雄主义)

别的不说,当年美国好莱坞拍摄《壮志凌云》,电影一结束,您知道当年美国海军报名申请涨了多少吗?足足五倍啊!

里面的武器装备太帅了,不说别的,有一个镜头,飞机发动机的尾焰从暗色变成了亮色,从 *** 变成了白色,还有那发动机的轰鸣。

飞机从塔台高速飞过,那发动机喷出的火焰形成的暴震,让你一看就知道这是真东西,感觉自己上去开是不是更来劲。

还有影片中航母转弯,您知道这个转弯当时航母舰长说了什么吗?就转这么一下,就要花费两万五千美元。

而导演眼皮子都没动一下,一张两万五千美元的支票就拿了过去。

两万五千美元就拍了五分钟。

值不值呢?搁到影片里头他就是值,这可比请什么影视明星搞个几千万,要有看头。

哪些个流量明星拍过的电影,您看完了,撑死了也就是乐呵乐呵,回头一琢磨,这电影说了点啥,答案是不知道。

当然这还是不错的,有良心的,至少让你乐呵了乐呵。有些电影除了看了几个明星之外,啥都没有,都没内容给你看的。

这也是我们说《战狼》和《红海行动》好看的原因,您看完了之后,他的一个个的场景,确实能在您的脑海里留那么个影子。

当然了,有些电影他就算是有真家伙作为背景,但故事情节撑不住架构的,最后沦为烂片的他其实也有,这里就不点名说了。

小编都不好意说,可白瞎了那些飞机了。哎!能说啥呢?

再有一种道具就是不用特效,他也能发出哒哒的声音,和喷火效果的武器道具。

这种道具,他不是真枪,有些结构和真枪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美国,这一部分道具,他的一些个结构使用容易折断或者融化的金属和塑料来制作。

这里边不能放真枪实弹,一旦放进去了,这枪不仅打不出去,道具枪还会被损坏。

那么这类枪使用什么子弹呢?他们都使用空包弹,为了增加效果,这些空包弹的发射药里头会塞进去一点镁粉。

所以这空包弹一打出去的话,您就可以看到冒火的镜头。

当然了这种打空包弹的道具枪,也是有危险的,不能近距离射击,最好离开十米左右的距离。

为什么会有杀伤性呢?

因为这种空包弹虽然打不出弹头,但发射药并没有完全燃烧,这些渣渣就会喷出去,捎带着会把弹壳上的一部分金属碎屑打出来。

您想想吧,这些东西他也是硬东西,虽然动能比真真的子弹差一点,但速度可一点都不弱。

打到身体上,轻了会让身体感觉到疼痛,重了就会破防。

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因为这种空包弹出现事故的可不在少数。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小编写的,您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有人说清宫神剧和抗日神剧都是无聊的电视剧,对此你怎么看?

假如是完全彻底的,真正的在讲一个历史故事,那一定是会引人入胜的。也一定会有众多观众的。但现在资产阶级们对历史并没有兴趣。它们喜欢的只是借用一个古名,古装,古房子来演绎他们自已阶级的那套腐朽糜烂的男欢女爱!这些所谓宫剧,古装剧只不过是借用了一下古名而已,演的却都是今天的这些丑事,丑情!难怪不令人反感呢!

贺敬之和信天游的文学常识?

.“信天游”是一种陕北民歌,我们学的贺敬之创作的《回延安》就是用“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

《回延安》是对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战争年代的巨大贡献和如今的建设成就,表现出作者对延安的热爱。

贺敬之,1924年生,当代诗人、剧作家。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期间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

八路军手中的袖珍大炮--日军掷弹筒

掷弹筒是日军小队火力的支柱!

日军大多数的掷弹筒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手,400米内命中率高达在85%到95%,十分惊人。

进攻战中,日军掷弹筒小组跟随一线步兵作战,主要打击国军的机枪火力点。和大家想象的不同,日军在抗战八年中并非如同所谓的大日本武士一样,动不动就挺着刺刀冲锋,而以一种极为狡猾方式作战,

日军一旦遭遇国军较为坚固的重机枪或者轻机枪火力点,立即停止进攻随地隐蔽。等待跟随部队前进的掷弹筒小组将其打掉。

在淞沪会战中,中央军18军14师42旅的36挺重机枪,被小日本用平射炮和掷弹筒打掉了32挺,剩下的也没有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国军重机 *** 回忆,他们一般只能一个弹带200发就要转移阵地,不然日军的掷弹筒就会准确的打来。1挺近100斤的重机枪转移起来,谈何容易!一旦国军的机枪火力被摧毁,日军立即以重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火力,随即立即以优势兵力发起冲锋。

对于掷弹筒极端的依靠,也是日军的一个弱点。

一旦失去掷弹筒,日军甚至连怎么作战都不知道了。

东史郎回忆到,我以为只要发射五六次掷弹筒就能突袭,所以声嘶力竭地喊:“掷弹筒!掷弹筒!”可掷弹筒手不知在哪儿,见不到影子。不得已,我一边说:“要不扔手榴弹冲锋?”一边退回了三四米,卧倒在地。我从士兵那里拿了两颗手榴弹,又往上爬。但是,面对着敌人的火力,我不敢直起身子,我的手榴弹根本没有投到敌人那里。山顶的敌人再次发现我们,又扔起了手榴弹。身边好几个战友被当场炸死,我们只得向下爬,就这样在岩石上趴了两个多小时,等待情况变化。

而在防御作战中,日军以掷弹筒和机枪火力协同。

首先以机枪火力压制住国军战士的冲锋,然后在对方手榴弹的距离之外,用掷弹筒对冲锋的国军战士进行准确的杀伤。国军战士如果起身会遭到机枪火力的杀伤,俯身隐蔽又被掷弹筒杀伤。

掷弹筒榴弹破片的杀伤半径可以达到8米,经常造成国军战士的严重伤亡。这也是八年期间,国军牺牲一百多万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佬把掷弹筒叫做膝盖炮,也就是可以放在膝盖上发射的炮。就尺寸上来说,掷弹筒还真可以放在膝盖上发射。代价是,发射期间后坐力会击伤腿骨,造成复杂性骨折,非常难复原。美军曾经批量使用过一批缴获的膝盖炮,最终让一群美国大兵大腿打上石膏进了医院。

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仿制和使用

八路军早在平型关战役就曾经和日军掷弹筒交过手,真正认识到它的厉害还是在百团大战的关家垴战役中。

日军为了报复百团大战,发动了大扫荡。其中冈崎大队(600多人)孤军深入八路军腹地,在关家垴被八路军优势部队团团围住。

彭老总下令129师务必全歼这股日军,不然从师长起全体军法处置。结果这支没有重武器的冈崎大队,居然挡住了129师长达2天的强攻,并造成八路军的严重损失。其中25团、38团负伤的有1570人,牺牲500多人,其他参战的还有第772团、第769团等都有相当的伤亡,伤亡总数超过3000人。日军伤亡也很重,冈崎大队长自己被击毙,能够作战剩下不到百人。

关家垴战役中,日军的掷弹筒对密集冲锋的八路军战士,造成严重的伤亡。在日军掷弹筒的打击下,部分八路军连排最后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战士。

战后八路军高层开始重视掷弹筒的作用。经过详细分析以后,他们认为对付日军掷弹筒最好办法只能是仿制相同的装备(这点和国军方面的认识相同)。

掷弹筒重量轻且威力大,非常适合八路军展开的游击战。

八路军由于中期的扩编,兵员素质和装备水平比起抗战初期已经有很大的下降。

大多数八路军士兵没有超过十发的实弹射击(部队子弹缺乏,战斗都不够,哪来练习),这样的士兵用世界其他国家的观点来说,连民兵都不能算。

同时八路军的步兵装备主要是步枪、手榴弹和少量轻机枪。

这样的装备是无法和日军在远距离作战的,八路军只能采用近距离突袭作战的方式,以削弱敌人火力的优势。

日军士兵后来在回忆录中写到:八路军是不到150米不开枪,在这突发的枪声面前如果不迅速作出反应,那么几分钟以后,八路军就已经端着刺刀冲到你眼前。

这种方法一度非常有效,八路军甚至用一部分新兵手持长矛埋伏在路边后配合主力部队冲锋(步枪数量不足),消灭过日伪军一支百人的运输队。

-------使用掷弹筒的八路军战士,他们的掷弹筒经过改良,性能几乎和日军的一样。不过,日军掷弹筒数量显然更多,八路军还是占不到上风。

日军是善于学习的军队。他们很快调整了战术,大量使用掷弹筒以克制八路军的密集冲锋。掷弹筒射速很快,优秀射手每分钟可以达到20多发,造成敌人密集杀伤。

在八路军战士冲锋的几分钟内,掷弹筒已经可以射出大量的榴弹。一发榴弹杀伤半径就有八米左右,一发榴弹往往就可以造成冲锋的八路军士兵数人的伤亡。一段时间八路军伤亡非常严重,伤亡于掷弹筒下的高达35%。

无可奈何之下,八路军高层于1940年10月下令,要求八路军军工部门立即仿制。

接到命令的八路军军工部长刘鼎,很快依靠自己的丰富经验和缴获的日军掷弹筒的原物,于1941年4月仿制出第一款自己的掷弹筒,一共有40门。

八路军方面称它为五零小炮。

在五零小炮的研制期间,八路军的军工人员克服了许多旁人看来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让各方都大为震惊。

吃到苦头的日军甚至惊呼,八路军在太行山上兴建了现代化兵工厂,拥有先进设备与外国专家。

整个研制过程极为艰难,主要的问题在于原料和加工方法。

首先说说原料

八路军的根据地在落后的中国,也是属于贫穷的地区。掷弹筒体所需要的钢管,八路军根本无法得到。

根据地无法炼钢,唯一的钢材来源是通过拆卸日军控制的铁路钢轨。

拆卸工作一般由当地的民兵和老百姓完成,之后将钢轨和八路军军工部门换取步枪和手榴弹。日军因钢轨的丢失,曾经多次沿着铁路发起报复性扫荡和屠杀。

这个原料来源也是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用命换来的。

解决了弹筒材料的问题,弹药材料问题又出现了。

弹药对于原料的需要量更大,我们得到钢轨数量又非常有限,不可能使用钢轨作为弹药的材料。

设计人员再三考虑,决定用太行盛产的白口生铁为原料。传统工艺生产白口生铁是当地农民用土法冶炼出来的,含碳量高,铁质非常脆,一经机器加工弹体就会发生碎裂,无法使用。

在留学德国的冶金工程师陆达和技术工人孙兆熙的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八路军使用国外黑心韧化处理工艺与传统焖火技术相结,解决了弹体脆弱的问题。

1941年就生产了4万枚掷弹筒榴弹,尽可能的满足前线的需求。

再说说加工技术

解决了原材料的问题,加工技术的问题又凸现了出来。

制造掷弹筒体也遇到很多难题,比如没有点焊焊接技术,锻接粘合造出的弹筒又无法经受高温等。设计人员用惊人惊讶的想象力将其解决,通过多次改进加快了生产速度。

日军八九式掷弹筒为了增加精度是有膛线的,榴弹上也有相应地有紫铜制的弹带。根据地的技术力量无法制造膛线,也没有紫铜资源(平时战士作战连子弹铜壳都要尽量捡回来)。

设计人员经过研究,决定效仿国军的民国二十七年式,放弃线膛结构,采用滑膛结构。但又借鉴国军掷弹筒射程近的缺点,将五零小炮的发射筒长度由日制的280毫米增加到400毫米,筒壁也相应加厚,保持了500米的射程。

后来八路军又对五零小炮进行了多种改进,生产出精度更高的按式发火掷弹筒、60毫米口径掷弹筒,甚至还有可以用来平射打碉堡的掷弹筒。总之,成为了一个系列产品。

从1941年处到抗战结束的1945年,仅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各厂就生产掷弹简2500具、炮弹20万发,装备近30个团。其中129师等八路军主力部队,基本做到每个战斗班配备一个,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和日军之间的火力差距。

新四军则和八路军不同。水乡作战的特点,新四军以生产迫击炮为主,掷弹筒生产数量较少。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只生产了400个掷弹筒,掷弹筒榴弹的产量有2万发。

整个抗战中,八路军的军工部门面对根据地极为恶劣的条件,仍然不屈不挠的创造性的完成了这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整个研制的过程中,技术工人张师傅试验榴弹时牺牲,魏振样老师傅明知有危险也坚持试验,被炸断了右手。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刘鼎部长也亲自参与了试验,还遇到了严重的炸膛事故。如果不是战友及时的掩护,刘鼎部长也很可能受重伤。八路军军工人员的英勇和无畏,实在令人钦佩。

----------------掷弹筒被淘汰几乎是必然的,它最大的问题是精度不够,没有精确的瞄准设备,基本依靠掷弹筒手的感觉和经验。即便掷弹筒手再厉害,发射时候只要手一晃动,肯定无法击中目标。相比起来,60毫米迫击炮才更实用。我军直到中越战争,都还在使用60毫米迫击炮!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抗日电影常识和抗日期间八路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