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论语知识大全的一些知识点,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梳理《论语》知识点,不少于100条。
  2. 论语大全
  3. 孔子和论语的知识点
  4. 关于论语的知识

梳理《论语》知识点,不少于100条。

《论语》知识点: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是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弟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答司马牛“仁者其言也讱”。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牛则答以细目。又如,”孔子答子路:“又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因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闻斯行之。”因为“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子的高度的责任心!

论语大全

论语一共602则。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论语》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此文出自春秋·孔子所著的《论语》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东汉永平元年(58年)徐防上书云“发明章句,始于子夏”,是 *** 于七十子重子夏,故以《毛诗》直承子夏。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

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又如《子张篇第十九》:“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这一段又像子张或者子夏的学生的记载。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0g28ft5dixQO-kIh28muQ提取码:fv8x

孔子和论语的知识点

一、常识部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二、关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三、字词部分

1、通假字

(1)不亦说(yuè)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1)而:

①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

知新。

而:表承接。

②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却。

(2)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②温故而.知新。知:领悟。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明白。

④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5、论语中的成语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见贤思齐(5)三人行,必有我师(6)择善而从(7)任重道远(8)死而后已(9)岁寒松柏(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学而不厌(12)诲人不倦(13)不耻下问

四、与学习有关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

(3)

关于论语的知识

一、常识部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二、关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三、字词部分

1、通假字

(1)不亦说(yuè)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

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1)而:

①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

知新。

而:表承接。

②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却。

(2)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②温故而.知新。知:领悟。

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明白。

④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5、论语中的成语

(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见贤思齐(5)三人行,必有我师(6)择善而从(7)任重道远(8)死而后已(9)岁寒松柏(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1)学而不厌(12)诲人不倦(13)不耻下问

四、与学习有关

1学习方法

(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

(3)

论语知识大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论语知识大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