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郑板桥的诗咏柳?

郑板桥的咏柳诗是指《念奴娇·劳劳亭》。

《念奴娇·劳劳亭》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郑燮)的词。此诗抒发了诗人与朋友诀别时的愁苦之情,以为对人生、名利的的感慨。全诗感情真挚。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另一个名字读音?

郑板桥另一个名字是:郑燮【zhèng xiè】

郑燮(1693-1765) : 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范县、潍县知县,因得罪豪门而罢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创“六分半书”,篆隶杂合行楷,参错纵横。画专长兰竹松石,简洁遒劲。工诗词,抒情志感,痛快淋漓。著有《板桥全集》。

什么的郑燮?

怪才的郑燮。

郑燮即郑板桥。郑板桥的“怪”,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怪”中总含几分真诚,几分幽默,几分酸辣。每当他看到贪官奸民被游街示众时,便画一幅梅兰竹石,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以此吸引观众,借以警世醒民。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的古诗《竹石》的意思?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你。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译文】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 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赏析】 这是一首是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作者咏的是竹石,语言虽然通俗但意义深刻而意味深长。

关于教师爱与责任的诗句?

1、您的岗位永不调换,您的足迹却遍布四方;您的两鬓会有一天斑白,您的青春却百年不衰。

 2、为孩子,为事业,您献出一赤诚的心,老师,您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

3、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我认为只有此时,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切。

 4、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5、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

郑燮不擅长画石和菊吗?

错误的。

郑燮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郑燮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谁的诗“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此词出自郑板桥的《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

释义: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出处:《板桥集》的《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

原文: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赏析:”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 *** 彩。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和谐一致。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

典故: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郑板桥作为潍坊的县令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此诗

参考资料

郑燮.板桥集.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