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关心的问题:越剧的主要特点的知识,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越剧的主要特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越剧陆派唱腔特点?

陆派唱腔特点:清丽婉约、轻快流畅、委婉柔和、清醇韵浓。不是以江河奔腾般的气势取胜,而以清晰明丽引人。

补充资料:陆派是陆锦花创立的越剧小生流派。陆派艺术是吸收了“四工腔”时期的著名小生马樟花而发展形成的。陆派与尹派、范派、徐派、毕派齐名的越剧五大小生流派。

如何评价2022《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版》?

这也是戏曲界的幸事。以综艺的形式更广泛的吸引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这对戏曲的推广是有现实意义的。越剧从“的笃班”到现今,从江南水乡歌舞的雏形跨入戏曲的范畴,这当中历经了无数的艰辛与改革,保护好老一辈艺术家们的精髓并发扬光大,是传承的首要,千万勿转入歌剧的变调,移步是对的但换形还是要慎之!

首先,这个节目真的很好,一个爱越的戏迷表示很喜欢,也能让更多的人一起喜欢上越剧

其次,导师也很好,如果都是剧团的老师,那就单调了

最后,学员很强大,真的是专业的剧团演员,每个领出来都可以是一部越剧的主演,继续期待

惊艳8分!导师专业度拉满,三个国家一级演员,一个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点评犀利

前晚口碑扑街的《中国好声音》,在 *** 宣传部的要求下制作了一季以中国戏曲五大类中的戏曲“越剧”为核心,做了一季名为《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的节目。看完之后只有一个念头:这才是专业的、犀利的、中肯的、德高望重的导师、这才是没有低智剧本操控的节目,这才是中国的好声音。

越剧好声音的导师组成是国家艺术家级别配置,是由当代越剧演员专业国家一级演员有”方女王”之称的名旦方亚芬(兼任上海越剧院团长)、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兼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茅威涛、国家一级演员陶慧敏、填头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演员郑云龙,四人组成。同时由国家一级演员,越剧名旦黄依群担任顾问。

导师和顾问中一共是,三个国家一级演员的顶级职称,两个省级越剧院的一把手团长。这样的配置只有一个可能——文化部、宣传部出手压制商业资本,给与传统戏曲让路。让职业化的大家出场,越剧的专业程度拉满,其中四个导师之中,陶慧敏是出身于小百花越剧团但是后来成为了商业演员,郑云龙也是如此。真正的对口戏曲专业的名角导师是方亚芬和茅威涛两人

整个节目比较短,学员上场少,每一个人镜头都是全的,对每一个人都尊重万分。而四个导师的真性情、不做作、真材实料,也直接将节目的专业、综艺效果拉满。最大的看点是四个导师之中方亚芳对于每一位学员的犀利点评,她多次情到深处感动泪目。以及茅威涛对于每一个学员的经历如数家珍和科普越剧。

很显然,茅威涛是这个节目主要制作人,因为所有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茅威涛的小百花越剧团,是茅威涛的学生。部分是来自方亚芬的上海越剧院,基本上整个节目的学员都已经是职业化的专业级别越剧演员,都来自两人旗下。这也表达了很多问题,人才凋零,传统戏曲的人才太少了。

节目的播出,让更多人有渠道看到传统戏曲在当下现代化的发展,以及“唱戏”和“唱歌”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下,简单从我个人的角度,做一点观后的分享;

1:戏曲的进步。

节目之中,有一个女学员说自己学戏曲之后发现自己“五音不全”,而后老师建议他去学了钢琴,学了钢琴之后,她的音准完成了准确性,并且可以分辨了戏曲唱腔之中的歌曲桥段是G调,而她之前老是往A调跑。

这里就触及到了一个中国戏曲最大的问题——无调式化。中国的戏曲也好、民间小调也罢,古琴、古筝也行,都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自古就没有调式的确定概念。但是伴奏却明明是天然具有调式音高的,如此常常出现一个问题:德云社的人唱同一首歌,一个人一个调。

最经典的名场面是:陶阳一嗓子干翻了郭麒麟等二十多人。原因很简单,陶阳的调式更高也更契合伴奏,而其他人学习什么曲艺的郭麒麟也好、岳云鹏也罢,压根就没有音乐调式的概念。岳云鹏清唱是他唱得最好的,一加流行音乐伴奏直接现场灵魂出窍。

这里面的核心原因就是在于:中国传统音乐是没有系统化的建设和学习交流,所有传统乐器的定调基本上都是看制作者的心情,而且曲谱大部分都是一个调。

但当下的年代之中,更具《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版》的女学员口述,在他小时候大概2005左右,导师就有意识去指导她学习钢琴,建立起对于伴奏调式的认知。所以她学习了钢琴,而钢琴校准音准、练习音阶最好的方式。这表明,在中国最顶级的戏曲学院之中,是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基础音乐乐感和认知的。

我们将这个女学员的经历进行深度思考,那么在当下的普遍性戏曲,实际上都已经完成了调式的确定,在演唱一个桥段时,乐手和歌手之间会有进行提前的告之歌曲调式的确定,确保不跑调。相比于德云社那一群野路子,专业戏曲的门槛和练习会侧重基础乐理。

基础乐理这一点对于我们戏曲文化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传统音乐要想更好地发展,就需要完成对于基础乐理的普及。我们现在的古筝、古琴、琵琶、唢呐、笛子、萧、二胡等等传统乐器,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调式的确定、西方乐理的普及,这对于戏曲也是非常重要时代性提升

2:戏曲的门槛过高,学员的质量很顶。

整体节目一小时看下来,从流行声乐的角度切入的话,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戏曲门槛太高了,比流行声乐要高得多。流行声乐门槛已经不低了,但是戏曲更高。这种高门槛是最直接导致戏曲人才较少的原因。很多人唱了十年、二十年,状态同样会不佳而无导师选择。

参加这个节目的学生,除了第一批是越剧发源地的老百姓之外,其他所有的青年学院,都是已经在就职的职业化越剧演员,每一人都是职业的。而演唱是他们的一部分实力,还有表演、技巧等等。这无疑让戏曲的门槛颇高,不仅要学习唱、还要学习举止姿态、以及各种生旦净末丑的技巧,过于庞杂。

同时在唱的部分,还存在各种派系,比如伊派、金派、范派等等,这种派系的存在我个人认为有一定的艺术化原因,但也稍微让学员少了几分创造力,当然这是典型的流行性音乐思维,隔行如隔山,只是一个观点。

但不管如何,这种过高的门槛会导致很多问题,尤其是选择学生源头的方向上,人才的数量是最大的问题。其实可以将戏曲的唱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和学科,进行推而广之,这样更具有流行性的商业性的商业空间。参考《身骑白马》、《霍元甲》、《兰亭序》类型的一段唱腔。

本质上戏曲的演唱,也属于声乐的一个部分,只是戏曲更强调了一咏三叹和归韵造成的自然转音、延音,但个人感觉,戏曲和流行声乐是有非常大相互性。尤其是方亚芬老师的演唱,实际上每一个音色的技巧在流行声乐之中同样都可以完成分析解剖。

传统戏曲的思路就是一个看人的因人而异,并没有太多的系统化建设,或者是,并没有对于老百姓的系统化戏曲普及,这是最遗憾的一点。因为一个艺术学科系统化的存在意义,并不是对于业内人士,而是千秋万代之后的普通人,让普通人更具有学习的环境和可能,并非中国传统式的一脉单传。


整体而言,《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版》还是非常好的兆头,作为五大剧之一的越剧拥有更多的舞台,这对于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形式。也期待着未来《中国好声音:京剧版》、《中国好声音:黄梅戏版》、《中国好声乐:昆剧版/豫剧/评剧》等等戏曲登上舞台。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某一个人生节点,就会开始对戏曲产生好奇,进而慢慢随着时间的发酵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美感和回忆,这种回忆无关于西方的音乐体系,是漫长岁月之中东方文化对于音乐的特定表达,是强烈的文化色彩。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

凡是老百姓爱戴的,都应尊重。《中国好声音》不干人事很多年了,做传统戏曲的节目,还是做了件好事。希望更多具有创造性、文化性的优质节目可以陆续登台。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越剧的主要特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越剧的主要特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