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关心的问题:虽有至道的至道什么意思的知识,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虽有至道的至道什么意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当中的“道”指什么?这句话有道理吗?

得道未必多助

也许会多出些两手一摊的同情

失道未必寡助

也许会少了些仗义执言的作证

何止得道未必多助

不着调儿的路数往往更受人追捧

何止失道未必寡助

坚持真理的行为常常更招人架空

红尘万象

老天爷也会有打盹时候

归根结底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但真到了那么一日

也许被坑苦的人儿已难以数清

大千世界 无奇不有

*** 天地 阴阳交织

莫再洗脑洗出一根筋

莫再拜神拜出被忽悠

一切事情皆处弗停变化中

大道理

从来都是说与别人听

哪家儿又有哪几个真正在践行

孔孟那是圣

圣人就爱吹吹一边倒的纯善风

至于歪风邪风突发妖风

从来装作看勿见

以致戕害了众多的迷信系精灵

道即道义,通俗地讲就是民义、民心,成事在人,谋事在天,民心不可违,君子以道行天下!

欧阳修《蝶恋花》中有一句“皆道留春春不住,烂柯归来秋已暮”词中“烂柯”是什么意思啊?

问题:欧阳修《蝶恋花》中有一句“皆道留春春不住,烂柯归来秋已暮”词中“烂柯”是什么意思啊?


前言

烂柯归来秋已暮,只看这一句就知道,这是不懂诗词的人乱编的。

一、欧阳修原词

当然欧阳修更不会这样写。欧阳修填的《蝶恋花》有不少作品,其中押第四部的最有名,原词是这样写的: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二、为什么说题主的两句是不懂诗词的人乱编的?

蝶恋花上下阕的后两句是:

⊙●◎○○●▲,⊙○◎●○○▲。

题主说的第一句还是对的:皆道留春春不住。⊙●◎○○●▲

但是第二句“烂柯归来秋已暮”有明显错误:⊙○◎○○●▲

不符合词牌格律:⊙○◎●○○▲。即使不看词谱也知道至少第2字和第4字平仄不能一样。

填词可不是把字数搞对就行,必须依照词谱填词,唐宋人也是依照曲谱填词,平仄是有严格要求的。

题主还特意问“烂柯”是什么意思,可见烂柯绝对不是作者笔误,是有意写作“烂柯”。可见这样写的人应该是不懂基本的平仄知识。

三、烂柯是什么意思?

烂柯,语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烂尽,既归,无复时人。"

后人以"烂柯"谓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结束语

烂柯山的故事是古人常用的典故, 在诗词中常常见到。最有名的用“烂柯”典的诗词就是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老街读完三体后,也用“烂柯”典故写过一首词,《渔家傲-罗辑》:

一局烂柯今古异,蹉跎谁解平生意。独醒世间歌舞地。长空里,冥冥杀气人不寐。
战舰连云排闼起,灰飞烟灭成何计。执剑观天重门闭。千万里,流星作雨如清泪。

@老街味道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谁能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

问题: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谁能给我一个完美的解释?

这两句出自纳兰的《玉楼春》,这个词牌也叫做《木兰花》,另有一个题目《 拟古决绝词柬友》:

这首词从题目能看出,是写给朋友的作品,而不是写给情人。

但是,为什么用一首闺怨词的方式写给男性朋友呢?题主所问的这两句就是答案。

一般欣赏这首词的而时候,会更加注意其他六句的用典。

例如首联的:何事秋风悲画扇。出自班婕妤,他被汉成帝打入冷宫以后,以秋扇自诩,作《怨歌行》诗云: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第三联,第四联,用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同时又加入了白居易《长恨歌》中关于二人的描述:

这首词的赏析,一般谈不到第3、4句的用典。因为这两句看上去没有用典,而且不需要知道用何典故,也不耽误理解:

这不就是年轻的情侣之间常见的小矛盾么? 似乎这两句在整首词中最不需要研究,其实不然。

在南北朝时,有一位大诗人名叫谢朓,他写过一首诗《和王主簿季哲怨情诗》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相逢咏蘼芜,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入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妆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故人心尚尔,故人心不见】。

读完这首诗,可以看出纳兰的这首词《木兰花》里有谢朓的影子。首先也写到了秋扇:

相逢咏蘼芜,辞宠悲【团扇】。

而且,这首诗的结尾是:

故人心尚尔,故人心不见。

这正是“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两句诗的出处。

▲谢朓楼

纳兰的这首《木兰花》还有个小题目,《 拟古决绝词柬友》。

“其此之谓乎的此”中的“之”“谓”“乎”是什么意思?

“其此之谓乎的此”中的“之”“谓”“乎”的意思分别是:

之:连词,与口语 的字相当。

谓:外动词,向其人为言时用之。

乎:语末助词,表有疑而询问者。

“其此之谓乎的此”可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吧。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尽管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尽管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检查。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

简单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成语,还是很容易的,意思是要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是“仁”的体现。

说颜渊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仁义的人。

孔子说:要战胜自己的私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节,这就是仁。只要每个人自己做到了克己复礼,那么天下人都会成为仁义之士。仁义是靠自己去做的,难道你还想我来帮你吗?

颜渊说:老师您具体点。

孔子说:凡是不符合礼的事情,就不要去听、去看、去说、去做。

颜渊说:懂了。

实际上,这句话就是对孔子“仁义之道”的最好解释。

克,古文中是攻克、战胜的意思,克己就是要战胜自己。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咱们都问问自己,能战胜自己吗?

对金钱的欲望、对美色的欲望、对食物的欲望,西方人讲“七宗罪”,分别是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概括起来,这都是人的欲望,有几个人能战胜自己呢?

中国人讲“心魔”、“心贼”,跟西方的七宗罪差不多是一个意思,明朝王阳明说:

这也就是说欲望难除的意思。


孔子回答,要战胜这些欲望,就要记住四句话,分别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是克己的方式,重点在于一个“勿”字。

合乎于礼,其实就是合乎于理,克己的目的是复礼,实际上就是让事情归于合理化,世间万物,只要合理,那就是礼。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虽有至道的至道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虽有至道的至道什么意思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