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关心的问题:特征周期怎么确定,或者特征周期越大越好吗的知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确定方法

通过设计地震分组(震源远近)和场地类别(地基好坏)确定。

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特征周期数值如下表所示: 设计地震分组 Ⅰ0类场地Ⅰ1类场地 Ⅱ类场地 Ⅲ类场地 Ⅳ类场地 第一组 0.20秒0.25秒 0.35秒 0.45秒 0.65秒 第二组 0.25秒0.30秒 0.40秒 0.55秒 0.75秒 第三组 0.30秒0.35秒 0.45秒 0.65秒 0.90秒 对应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特征周期所在位置如下图所示

[img]

什么是地震的特征周期

地震的特征周期是规准化的反应谱曲线开始下降点所对应的周期值,也称特征周期、卓越周期,是建筑场地自身的周期。

规准反应谱(或称为标准反应谱) 就是将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分别除以对应地震动的最大值,使纵坐标谱值无量纲化,它反映了单质点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反应对地震动峰值的放大情况。反应谱与规准反应谱只是在纵轴上的数值不同,而曲线的形状是相似的。

将反应谱规准化是为了消除地震动强度对反应谱纵轴坐标值的影响,是用于比较不同地震波频谱特性的工具。 *** 准反应谱就是在规准化反应谱的基础上,再将横坐标(即周期) 无量纲化:将地震动反应谱的峰值对应周期去除相应反应谱的横坐标所得到的结果。

特征周期实际上是地震专家们为了模拟地震反应谱提出的设计反应谱的需要,而根据大量地震统计数据提出来的一个概念,特征周期的取值和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实际都是经验值,本来地震反应谱就是经过许多假定而提出来的,为了用设计反应谱模拟地震反应谱,必须提出一个公式,而特征周期就是公式里的一个系数。

扩展资料

通过对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大量资料的统计,发现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

每个活跃期均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地震,甚至8级左右的巨大地震。地震活动周期可分为几百年的长周期和几十年的短周期;不同地震带活动周期也不尽相同。

当然也有的地震是没有周期的。这跟地质情况有关,比如河北邢台,大约100年左右是一个周期,因为断层带的地壳是有规则的移动,当地下的能量积累到必须使地壳发生移动时,地震就发生了,这种地震是有周期的。

而绝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有规则的,规则之外的运动,就促生偶然的地震,偶然的地震往往能量巨大,瞬时引发,并不是周期内。

中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周期普遍比西部长。东部的活动周期大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至200年左右。如陕西渭河平原地震带,从公元881年(唐末)到1486年606年间,就没有破坏性地震的记载。1556年华县8级大地震后几十年,地震比较活跃。1570年以后这一带就没有6级以上地震,连5级左右的地震也是很少。

抗震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根据什么确定

规准反应谱(或称为标准反应谱) 就是将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分别除以对应地震动的最大值,使纵坐标谱值无量纲化,它反映了单质点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反应对地震动峰值的放大情况。反应谱与规准反应谱只是在纵轴上的数值不同,而曲线的形状是相似的。将反应谱规准化是为了消除地震动强度对反应谱纵轴坐标值的影响,是用于比较不同地震波频谱特性的工具。 *** 准反应谱就是在规准化反应谱的基础上,再将横坐标(即周期) 无量纲化:将地震动反应谱的峰值对应周期去除相应反应谱的横坐标所得到的结果。

总结:特征周期怎么确定和特征周期越大越好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支持。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