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火烧连营苦谏刘备的是谁?

马良

马良劝谏刘备,我军移营,如果吴兵偷袭怎么办。刘备答道,朕引八千精兵,埋伏于山谷之中,又令吴班引万名老弱兵丁,靠近吴军营寨屯扎,勾引陆逊追击,我断其归路,定能一举擒获陆逊小儿。马良只得作罢。

结果,吴军没有任何动静,眼睁睁地看着刘备将军队成功的移扎到密林之中。原来陆逊早就从山谷密林中看到了杀气,认为有伏兵,这是诱敌计,并告诉诸将不要轻举妄动。 陆逊带领诸将观看,果然看到了刘备的伏兵,都盛赞陆逊料事如神。陆逊观察良久,扬言已有破蜀之策,十日必破蜀军,并表奏吴王,诸将十分高兴。

孙权看到陆逊的破蜀之策,感叹道:江东又出陆逊这一奇才,孤何优哉。时诸葛亮领兵靠近,马良持刘备布军图告知,诸葛亮得知刘备扎营密林间,连营700里,营寨40座,惊呼,谁叫我主,如此扎营,此人该斩。马良告知我主自己。诸葛亮又问马良为何不谏。马良答苦谏不听。诸葛亮叹道:哎,大汉气数休矣。

诸葛亮告诉马良,包原隰险阻而结营,此乃兵法之大忌。倘若陆逊用火攻,怎么营救,哪里有连营七百里来拒敌的道理。祸不远矣。就连曹丕知道刘备700里连营 ,也认为刘备不懂兵法,必败无疑。

果然,陆逊用火攻计,大破蜀军。刘备大败,逃往白帝城。次年四月,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一病不起,最终亡故于白帝城。

公元222年,以少胜多,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刘备的吴国名将是谁?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

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

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

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

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

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火烧连营吴军是谁?

吴军是陆逊

火烧连营指的是三国时期吴蜀之间的一次战役。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

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陆逊火烧连营后来怎么样了?

陆逊火烧连营后来功高盖主,不受重用,闷闷而终。

夷陵之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陆逊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陆逊从此青史留名。陆逊击败刘备后,又开始了与魏军有多次交战。可以说陆逊对东吴来说,不亚于当年的周瑜,夷陵之战后陆逊坐镇荆州,并且将荆州治理的井井有条。

但是又一个问题来了,“功高震主”来了。史书有记载“只知陆伯言,不知孙仲谋”。不仅如此,陆逊的妻子是孙策女儿,而孙权对孙策的后人又有戒心。

连年的征战都未能够伤东吴这位大将分毫,其内心也足够强大,但最终结局却是含恨而终。陆逊晚年卷入了到了王室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大忌,结果引起了孙权的猜忌。

陆逊的最终悲剧来自太子和鲁王的不和,而两人的不和又在官员的子弟中形成了依附的派系。结果陆逊做了两件事情都对他造成了不利:一是写信给全琮,说他庇护自己的儿子,结果得罪全琮,这必然会给自己带来灾祸;二是上书孙权,表示自己坚决维护太子的地位,这让孙权很不爽。

结果陆逊被孙权多次派人责备,最后郁闷而死,终年63岁。

火烧七里连营是谁策划的?

陆逊策划的。

火烧连营指的是三国时期吴蜀之间的一次战役。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