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形容江景夜景的词?

形容江景夜景的诗词很多,很美。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与君看日落的古诗?

《村晚》

宋代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暮江吟》

唐代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村行》

宋代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中,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写景是为抒情打伏笔,抒情是为写景作结的。诗人的心情由悠然至怅然的变化过程,正从这“两结合”中传神地反映了出来。这是一首风物如画的秋景诗,也是一支宛转动人的思乡曲。从中,可窥见王诗简淡清新诗风之一斑。

《使至塞上》

唐代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诗词寄语丨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江村晚眺》

宋代 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舠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这首诗在“静”与“动”的描写安排上十分巧妙,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 *** 的沙滩,斑驳的渔船,深褐色的堤岸,碧绿的江水,青青的芦荡,白色的芦花,洁白的水鸟,在血红的残阳映照下,更显得色彩浓郁,陆离绚丽,耀人眼目。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诗词寄语丨全诗通过细致地观察生活,以清雅自然的语言,勾勒出新颖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情,构成了浑成和谐的意境,也带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

《苏幕遮·怀旧》

宋代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如此抒情,妙在跳掷腾挪,跌宕多变。望而思,思而梦,梦无寐,寐而倚,倚而独,独而愁,愁而酒,酒而泪。一步一个转折,一转一次深化;虽然多方 *** ,终于无法排解。愁思之浓,跃然纸上。其连绵不绝、充盈天地之状,与景物描写融洽无间,构成深邃沉挚、完美融彻的艺术境界。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代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全词情景相生。由西风、黄叶,生出自己孤单寂寞和思念亡妻之情;继由思念亡妻之情,生出对亡妻在时的生活片断情景的回忆;最后则由两个生活片断,产生出无穷的遗憾。景情互相生发,互相映衬,一层紧接一层,虽是平常之景之事,却极其典型,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沉重的哀伤,故能动人。

《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被赞为秋思之祖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

王安石的《江上》诗词和画意?

詩短小精悍,会出现多事多物无法交代清楚,中间会有许多任凭个人想象的空间,以诗入画则可异人入异画,于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QQ。其中不乏联想过份者,过度解读者,不少生安乱解者也有。如王安石这首江上也是,虽然总的主旨大家可从后两句中得出,困阻与阴暗前头往往是光明大道,眼前山重水复似无路,可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对字面意义与具体画面与构思的解构上还是很多不同。如有人翻译时会说到诗是记泛舟所见,有人说是江边散步所作,到底是泛舟或步行,诗无所指,所以未细究下当下结论或无需加注。全诗一二句描天上云图,三四句描地下江景,同时感悟哲理。首句江北秋阴一半开,内容挺多,江之北是地点,秋阴说明季节且天气为阴多云,一半开表明原来更阴,大意是原来的天空是抬头天不见蓝天只见云,现在一半开即天气由阴转晴,一半蓝天一半云,至于什原因云去一半,我只能想到两个原因,可能是风吹云走少一半,也可雨后云少晴半天,但诗没明确提示,所以不应译出。首句的关键意思应该抓住的是天气电阴转晴,或说天气开始阴转晴,我想诗人的心借和常人应当一致也随天气阴转晴。再看二句晚云含雨却低徊,有也人记为朝云而非烦云,晚云也罢朝云也如都是是说红霞照耀下的迷人云彩,一下子和我初读时想到夕阳无限好的夕阳或朝阳美景的有没有?当时便以为写的是守得云开见青天美景的幽远雅景。然而细读之下,后两字含雨,即云含雨,什么云含雨?当是乌云才有雨意,乌云美乌云雅?不够合理!诗人紧接着一个却字,却字表转折,那转哪里的折?较为合理的是转第一句的折,第一句是阴较晴,那这句便是想不到又晴转阴了。接着的低徊更加表明这么回事,云低,乌云比白云低,加上带雨无疑是欲雨乌云,徊表来回移动,乌云移动返回且有点黑云压城之势,要下雨了。细品之下我的理解是,天气之前由阴转晴,美丽的夕阳晚霞还未来得及细品,却是天气又转阴沉,快要下雨了,感叹这天气真走阴晴不定啊,阴与晴象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啊。我这样解读是结合王安石兩次罢相变法不利的际遇,感党合理。这里也有他疑惑成份在。答案在三四句江景所见中。抬头看天有疑惑,平视看江也疑惑,因为江水曲折回环,两岸青山层叠回环遮挡着江水水流视线,江水或船似乎无路可走,又在疑惑间,忽见隐隐约约有多艘帆船.从对江面驶来,一下便豁然开朗,千船可来,前方必是浩然江路,是啊长江之水滚滚东流去,众山岂能挡停。一下子信念顺坚定,不管天怎么在短时內阴晴转换,终归是烟消云散,雨后归晴,晴为主基调/,山似阻水,但浩荡大势山岂可挡,短暂的阴暗终将迎来晴明,认清大势,顺势而为,什么也阻挡不了。哈哈,变法利天下,是顺势而为,政敌是阻挡也是短暂的,王安石,加油!嗯,诗意大开,写首绝句纪念一下先!

渭城春江晚景古诗?

出自北宋苏轼的《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此外,他的高妙还表现在幽默的想象上,他能看到画外,以画上并没有的“河豚欲上”,来点染初春的气息,深化画中的意境。如果说惠崇的画是“画中有诗”的话,那么这首诗便是“诗中有画”了。难怪它能作为一首人人喜爱的名诗而传诵至今!

  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

  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晓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 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 *** ,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