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山歌是什么梗?

山歌是指人们在田野劳动或抒 *** 感时即兴演唱的歌曲。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短小,曲调爽朗、情感质朴、 高亢 、节奏自由 。山歌,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原、内地、山乡、渔村及少数民族地区。流传极广,蕴藏极丰富。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泛指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近些年有音乐家和学者认为,草原上牧民传唱的牧歌、赞歌、宴歌,江河湖海上渔民唱的渔歌、船歌,南方一些地方婚仪上唱的"哭嫁歌",也都应归属于山歌。

广西人为什么这么多梗?

广西人多梗,应该与广西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格局的人文背景有关。多种因素叠加,便形成了多彩的地方文化。

如,广西地处西南一隅,古时被称蛮地,民风剽悍,英雄人物辈出;广西民族众多,方言复杂。广西壮族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且善唱山歌;夹壮口音被外人乐道;气候、地形适种甘蔗,而砍甘蔗,成为吹侃话题;人生而幽默,网红众多。

广西甘蔗是什么梗?

广西甘蔗,是广西风物标签之一。

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多,非常适合种甘蔗。所以人们喜欢拿甘蔗来说事。

广西也算是个网络热土吧。网红多,也成了一道风景。所以,也催生了系列网络热议现象,如夹壮普通话腔,唱山歌穷开心,没有空要砍甘蔗(或骗外人来广西砍甘蔗,等等。

大漏是什么意思?

大漏特漏是一位喜欢唱山歌的小哥哥,他在说一些英语单词时会故意用夸张的方式去发音,听上去很不标准但很有趣,其中说NO的时候听上去很像漏,他的一些口头禅也被很多粉丝拿去玩梗出圈。

大漏特漏是谐音梗,网络流行语,指利用字词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

利用字词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

简述三言的创作特色及影响?

一、以讲述性语言为主。

“三言”较之话本,虽然已是案头文学,不再用作说话艺人的说话底本,但正因为脱胎于兹,就难免带有话本的讲述性语言的特点。这表现为作者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插入评论,引导读者参与理解故事,力求在读者心中引起情感共鸣。甚至于有时候作者还模拟读者的口吻,站在读者的角度进行提问,然后自己作出回答,如同说话艺人与听众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如《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中写道:“说话的,你说吴山平生梗直,不好花哄。因何见了这个妇人,回嗔作喜,又替他搬家火?你不知道,吴山在家时,被父母拘管得紧,不容他闲走。他是个聪明俊俏的人,干事活动,又不是一个木头的老实。况且青春年少,正是他的时节,父母又不在面前,浮铺中见了这个美貌的妇人,如何不动心?”又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有:“世间有四种人惹他不得,引起了头,再不好绝他,是那四种?游方僧道、乞丐、闲汉、牙婆。”这样的自问自答在“三言”中经常出现,这种语言特色,无疑对拉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保留了话本的说话套语、俗谚语和方言等通俗性语言。话本作为用于口头说话的底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说话”模式和套话,存在着大量的说话套语、俗谚语和方言。  在“三言”作品中,常用的套话有“话说”、“却说”、“且说”、“看官”、“话分两头”、“闲话休提”、“且听下回分解”等等。不仅在开头与结尾的入话、结尾等处保留了话本的格套,在描写场景、刻画人物时,也常常使用程式化的套语。关于场景语言且不必说,在描写人物方面,男的大多“眉清目秀,面白唇红”,女的大多“花容娇媚”或引诗为证等等,似乎作品中所有的男女主人公都是眉目清秀、花容月貌,外貌相“类”,无甚差别,有形象“个性”特点的人物很少见到。  在“三言”作品中,常用的俗谚语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若要不知,除非莫为”、“青龙白虎同行,吉凶全然未保”、“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等。运用的方言如“半晌”、“娃子” 、“外日”、“早起”等。  另外,“三言”作品在一些口语化词语的运用方面是较为传神的。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描写一妇女“黑丝丝的发儿,白莹莹的额儿,翠弯弯的眉儿,溜度度的眼儿,正隆隆的鼻儿,红艳艳的腮儿,香喷喷的口儿,平坦坦的胸儿,白堆堆的奶儿,细袅袅的腰儿,弓弯弯的脚儿”,把一个漂亮女性描绘得无以复加。  三、语言更趋整齐化、书面化、儒雅化。由于冯梦龙对宋元话本进行了加工,因此其语言带有明显的文人痕迹。首先表现为,在“三言”作品中,把标题都改为七言或八言的形式。如《志诚张主管》改为《小夫人金钱赠年少》,《碾玉观音》改为《崔待诏生死冤家》,《张生彩鸾灯传》改为《张舜美灯宵得丽女》等。其次,较之话本,它的语言也更加书面化、儒雅化,如《张生彩鸾灯传》改为《张舜美灯宵得丽女》时,“女娘子”改为“女子”,“以死誓奔而不能”改为“誓死不从”,“更所谓”改为“有诗为证”等等。其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三言”中的诗词。虽然话本中也运用了大量的诗词以炫耀才学,但毕竟没有达到文人的学养,所引诗词有许多纰漏,所做诗词也难免鄙俗粗糙,“三言”作品在保留话本融入大量诗词的特点外,经过作者的进一步创作加工,使这些诗词趋于儒雅化。特别是在写男女之情时,话本中的诗词往往写得粗俗浅薄,格调不高,如话本《戒指儿记》中的《南乡子》写道:“情兴两和谐。搂定香肩脸贴腮。手摸酥胸奶绵软,实奇哉……”以下更是直白露骨、俗不可耐。冯梦龙则将其删除,自做《西江月》以代:“一个想着吹箫风韵,一个想着戒指恩情。相思半载欠安宁,此际相逢侥幸。” 从而使作品由俗入雅,去浊见清。又如《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冯梦龙认为《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里写得是“殊伤雅致”、“鄙俚浅薄,齿牙弗馨”,于是,不仅在内容上作了根本性的更改,而且从开篇入话时就对“谁家柔女胜嫦娥,行速香阶体态多”等所谓的“柳耆卿题美人诗”及其他一些低俗浅薄之诗进行了删除,增加了一些儒雅的诗词,如篇中的《玉女摇仙佩》一词:“细思算,奇葩异卉,唯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自古及今,佳人才子,少得当年双美!且恁相偎依,未消得怜我多才多艺。”   四、叙述语言具有浓厚的说教味道。冯梦龙在《序山歌》里虽然主张“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但作为文人所担负的教化社会的责任,使他在改编宋元话本时,有意无意地增加了道德说教的内容,甚至直接用叙述者的语言加以表白。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写道:“古人道得好——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移,我不淫人妇,人不淫我妻——看官,则今日我说《珍珠衫》这套词话,可见果报不爽,好教少年子弟做个榜样。”又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也写道:“‘枝在墙东花在西,自从落地任风吹。枝无花时还再发,花若离枝难上枝’这四句,乃昔日所作《弃妇诗》。言妇人之随夫,如花之随于枝。枝若无花,逢春再发;花若离枝,不可复合。劝世上妇人,事夫尽道,同甘共苦,从一而终;休得慕富嫌贫,两意三心,自贻后悔。”如此说教,篇篇皆有。运用文学创作劝善惩恶,宣传儒家伦理道德规范,从而达到教化世人的作用,几乎是每个封建文人自任的使命,不仅成为他们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他们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只不过不同的人选择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在“三言”中,冯梦龙采取话本这种叙述者直接出面表白的语言运用形式,使说教的意味更为浓厚、更为直接。  五、场景、人物心理、言行描摹等用语细致传神。经过冯梦龙加工过的“三言”,更注重用细致传神的语言表现场景、人物心理和言行。在场景表现方面,如《卖油郎独占花魁》写美娘酒醉后秦重照顾她的那段:“秦重看着美娘时,面对里床,睡得正熟,把锦被压于身下。……忽见阑干上又放着一床大红渲丝的锦被,轻轻的取下,盖在美娘身上。把银灯挑得亮亮的,取了这壶热茶,脱鞋上床,捱在美娘身边,左手抱着茶壶在怀,右手搭在美娘身上,眼睛也不敢闭一闭。却说美娘……爬起来,坐在被窝中,垂着头,只管打干哕。秦重慌忙也坐起来,知他要吐,放下茶壶,用手抚摩其背。良久,美娘喉间忍不住了,说时迟,那时快,美娘放开喉咙便吐。秦重怕污了被窝,把自己的道袍袖子张开,罩在他嘴上。美娘不知所以,尽情一呕,呕毕,还闭着眼,讨茶漱口。秦重下床,将道袍轻轻脱下,放在平地之上。摸茶壶还是暖的,斟上一瓯香喷喷的浓茶,递与美娘……”通过细腻生动的语言表达,让读者未临其境,已感其情。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