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关心的问题:安邑是现在的哪里,或者安邑是现在的哪里啊的知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战国时安邑是现在什么地方

安邑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底蕴深厚,迄今已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最古老的的城市。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民始安居,为纪其功,夏启建都于此,命名为安邑。《晋书·地理志》及太康《地道记》记载,“虞舜旧都安邑及鸣条地”;《帝王世纪》及《通典》记载,“安邑为尧舜旧都,后为夏禹都”。最早的安邑城,在夏县禹王城遗址,战国时期曾是魏国都城;北魏时期,分设北安邑与南安邑,公元494年,南安邑成为“安邑县”;直至1958年,安邑县、解县、运城镇合为“运城县”,不再保留县级建制。

[img]

安邑是现在的哪里

安邑是现在山西省运城。

安邑古称夏县,因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端,中条山西麓,南接平陆县,北邻闻喜县、垣曲县,西连盐湖区,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

现在的夏县还有禹王城遗址,还有城垣残迹,在禹王城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遗物,如陶瓷、汉五铢钱等。最为珍贵的是汉五铢钱。禹王城遗址是国内现存战国,秦汉古代遗址中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一座,在1988年被列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邑历史

战国前期,魏国领土主要在河东,定都安邑。随着魏国在东方不断开疆拓土,魏国的主要疆域变为河南地区,再加上安邑地处河东一隅,不利于控制东方诸侯,稳固霸业。

魏惠王六年,前364年,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秦汉时期安邑成为河东郡治所和安邑县治所。有趣的是,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还曾临时定都安邑,时近一年。

古代安邑在哪里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山西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山西省域总面积为15.67万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单位,常住总人口3681.64万人。

夏县,古称安邑,隶属于山西省运城市,因奴隶社会第一个王朝——夏朝建都于此而得名。夏县地处山西省西南端,南接平陆县,北邻闻喜县、垣曲县,西连盐湖区,东隔黄河与河南渑池县相望。

夏县历史悠久。夏禹分中国为九州,安邑属冀州。公元前21世纪,夏禹之子启建都于此。周属晋国地,周武王封姬于此。战国时期称安邑。韩、赵、魏三分晋地后,魏文侯治魏,定都于安邑。秦称安邑县,属河东郡。汉设安邑县,县治在今禹王城。

三国(魏)、晋,因袭旧制,称安邑县。北魏神元年(428年)为北安邑,在安邑南20公里处设南安邑。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县城迁至北安邑县城东7.5公里处,更名为夏,为夏县得名之始,属秦州河北郡。北周改属安邑郡,郡治在今禹王城。隋开皇十六年(496年)置虞州,大业初年废州,县隶河东郡。

宋属陕州。金贞祐三年(1215年)属解州。元仍袭旧制。明属平阳府解州。清属直隶解州。1958年10月,夏县、闻喜及绛县大部分地区合并为闻喜县,县治设在闻喜县城;1961年5月复置夏县;1970年5月21日属运城专署。2000年10月31日,运城撤地建市,夏县属运城市。

如今,夏县县域总面积为总面积1352.6平方公里,下辖6镇5乡,截至2012年,总人口36.57万。

夏县历史出过许多名人,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可能得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司马光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战国七雄都城是哪,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春秋和战国都属于东周时期,东周与西周一脉相传,都属于周武王姬发建立的周朝,周朝的体制是周天子统治之下的诸侯分封制,周天子将诸侯分封到各地建立“国”,诸侯再分封采邑给卿大夫建立“家”,无论是诸侯的国,还是卿大夫的家,都有一个政治中心,这个政治中心就是都城,也称为建都或者封邑。

战国七雄就是指战国晚期华夏最强大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秦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这些诸侯国大多是跟随周朝建立分封后开始存在的,只不过有些诸侯国分封建立得早,比如齐国、燕国,有些诸侯国分封建立得晚,比如秦国、楚国。

接下来聊一聊战国七雄曾经的都城在哪里?他们的都城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一、齐国

齐国的开国祖先是辅佐周武王建立周朝的姜子牙,在西周建立两年后,姜子牙被周武王封为侯,他的封地在今天山东省的中部偏北的地方,姜子牙当时的都城叫营丘,所来改名为临淄,临淄就是今天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之后临淄一直作为齐国的都城,到齐国第六任国君齐胡公即位时,把都城从临淄迁到了薄姑,薄姑就是今天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附近,齐胡公之所以迁都是因为前任齐国国君齐哀公被当时的周夷王所烹杀,而周夷王则是听信了齐国的邻居纪国国君的谗言,所以齐胡公为了躲避纪国的迫害而迁都,但是齐胡公这一迁都行为没有持续多久,齐胡公就被弟弟公子山所杀,然后又把都城迁回了临淄。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联合五国联军攻打齐国,攻破了齐国都城临淄,攻下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那一段时间齐国没有都城,国内只有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还在齐人手中,之后,田单打败了燕军,收复了齐国,齐国仍然以临淄为都城,直到公元前221年秦军灭亡齐国,临淄都是齐国的都城,所以严格说来齐国只有一个都城就是临淄。

二、魏国

魏国是三晋之一,原来晋国分出来的国家,公元前403年,魏国正式被周威烈王封为诸侯,开启了魏国建国,魏文侯是魏国的第一代诸侯,当时魏国的都城在安邑,安邑曾经是夏朝的都城,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都城就在安邑。

魏国的第一任都城安邑就是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魏国同时是战国时期第一个强大起来的诸侯国,是战国初期的霸主,到魏文侯的孙子魏惠王时期,将都城从安邑迁到了大梁,大梁是魏国的第二任都城,也就是今天河南省开封市。

有些史书把魏国也称为梁国,把魏惠王也称为梁惠王,就是因为大梁的缘故,魏惠王之所以迁都,是因为秦国的崛起,而安邑离秦国太近,很容易就会受到秦国的攻击,所以需要迁都,当时的大梁位置要比安邑好,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以南,而且还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大城市,算起来魏国先后有两个都城。

魏国都城有两个:安邑(山西夏县)、大梁(河南开封)。

三、赵国

赵国也是三晋之一,原来晋国分出来的国家,赵烈侯是第一任赵国诸侯,晋阳是赵国的第一任都城,也是赵国诸侯还是晋国大夫时的封地,晋阳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市,晋阳是晋国上卿赵简子派人修建的,当时的赵简子还是晋国的卿大夫,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坚固的藏身之处,所以修建了晋阳城,这成为后来韩、赵、魏三家灭亡智伯的地方。

赵襄子时期,智伯联合韩康子、魏桓子一起攻打赵襄子,意图灭亡赵家,但赵襄子在晋阳城坚守,后来策反了韩康子与魏桓子一起灭亡的智伯,才成为三家分晋的起因。

公元前423年,赵献子将都城从晋阳迁到了中牟,这个中牟不是今天的河南省中牟县,而是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中牟作为赵国都城的时间很短,只有38年,到公元前386年,赵敬侯又将都城从中牟迁到了邯郸,这个邯郸就是今天河北省邯郸市了,赵国直到灭亡都城一直是邯郸,而且邯郸这个名字从他出现一直没有改变,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赵国先后有三个都城:晋阳(山西太原)、中牟(河南鹤壁)、邯郸(河北邯郸)。

四、韩国

韩国也是三晋之一,从晋国分出来的,韩还是卿大夫时都城在平阳,这里的平阳是今天的山西临汾市,之后不久韩将都城迁到宜阳,这里的宜阳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下辖的宜阳县,没多久,在韩景侯期间又将都城从宜阳迁到了阳翟,阳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

到了公元前375年时,韩国灭亡了郑国,于是把自己的都城迁到了郑国原来的都城新郑,之后新郑一直就是韩国的都城,直到灭亡,新郑就是今天河南省郑州市下辖的新郑市。

韩国先后有四个都城:平阳(山西临汾)、宜阳(河南宜阳)、阳翟(河南禹州)、新郑(河南新郑)。

五、燕国

燕国是姬姓诸侯国,其先祖是周文王的庶长子召公,名字叫姬奭,姬奭也就是第一任燕国诸侯,又叫燕召公,燕召公被封在燕地,燕地就是今天的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一带,燕地也是燕国最早的都城。

之后燕国不断扩张,先后向河北北部和辽东地区扩张,到了燕桓侯时期,由于受到北方山戎人不断南下的威胁,燕国将都城迁到了临易,临易的大概位置就是今天河北省雄安新区一带,齐桓公尊王攘夷打败了山戎人之后,燕国又修建了上都-蓟。

后期燕国实行的是三都制,不止一个都城,一共有上、中、下三个都城同时存在,上都有两个,一个是蓟,在今天的北京市房山区,另一个是临易,在今天的河北省雄安新区一带,下都是武阳城,在今天河北省保定市下辖的易县,中都名字不详,大概在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

所以,燕国的都城一共有五个:燕地(河北房山)、蓟(北京房山)、临易(河北雄安)、武阳城(河北易县)、中都(河北房山)。

六、楚国

楚人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后代,楚人的第一任封君是熊绎,熊绎被周文王封为子爵,只有方圆五十里的封地,差不多就是现在一个大点村子的大小,最早的都城是丹阳,说是都城,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居住地,丹阳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淅川县,这里也是楚人最早的落脚点。

楚人从丹阳开始发展,励精图治,不断发展壮大,到了楚文王时期,把都城从丹阳迁到了郢都,郢都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郢都作为楚国都城有400多年,楚国的壮大就是从郢都开始的,从方圆五十里的子爵扩大了十倍不止。

郢都位于江汉平原的中部,南边是长江和洞庭湖,北边有汉水,西边是夷陵,也就是今天的宜昌,这里是楚国王室的陵墓所在地,东边是一望无尽的云梦泽,郢都的位置非常好,楚国就是占据了此处,才能拓土千里,成为战国七雄中地盘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公元前506年,吴国联合蔡国和唐国,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下,攻入楚国都城郢都,这是郢都第一次被攻破,当时楚昭王弃城逃走,之后便将都城从郢都迁到鄀都,鄀都在今天的湖北省宜城市东南边,在郢都的北边160公里的地方,后来楚国又将都城迁回了郢都。

楚惠王时期,曾将都城迁到鄢都,鄢都也在今天湖北省的宜城市,之后又迁回郢都。到了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98年,秦将白起率军攻破了楚国都城郢都,楚倾襄王将都城迁到了陈都,陈都就是今天河南省的淮阳。

战国时期,秦国越来越强大,不断攻打楚国,到公元前253年,楚考烈王迁都到巨阳,巨阳就是今天的安徽省阜阳市,没过几年,楚考烈王又将都城迁到了寿春,寿春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寿县。

楚国的都城一共算下来有七个,分别是:丹阳(河南淅川)、郢都(湖北荆州)、鄀都(湖北宜城)、鄢都(湖北宜城)、陈都(河南淮阳)、巨阳(安徽阜阳)、寿春(安徽寿县),其中郢都的时间最长,有400多年是楚国都城。

七、秦国

秦人的先祖是秦非子,秦非子因为给周天子养马有功,被封在秦地,最早的都城就秦邑,秦邑在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和张家川 *** 自治县一带,之后秦人慢慢在周边开始活动,秦人的第二个都城是西垂,大概在甘肃省的礼县一带。

到了西周末年,秦襄公时期,因为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秦襄公被封为诸侯,秦国开始立国,这个时候的秦国都城在汧邑,汧邑也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几十年以后,秦宪公将秦国的都城迁到了平阳,平阳是陕西宝鸡郿县,在这里出土了秦武公的陵墓。

公元前377年,秦德公将秦都迁到了雍城,雍城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雍城其实是秦国定都时间最长的都城,长达294年,先后有19位秦国国君定都于此,电视剧《大秦赋》中秦王嬴政就是在雍城加冠礼正式亲政的,为什么要在雍城?因为秦王嬴政前的历代秦国国君的宗庙在雍城,这里也是秦国最为重要的地方。

公元前419年,秦灵公将都城迁到泾阳,泾阳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下辖的泾阳县,到了公元383年,秦献公为了更方便东出函谷,逐鹿中原,将秦国都城迁到了栎阳,栎阳就是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栎阳只做了33年的秦国都城,之后在商鞅的主持修建下,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咸阳就是今天陕西省咸阳市。之后,咸阳当了秦国129年的都城,又当了秦朝15年的都城,直到秦朝灭亡。

所以,秦国先后有八个都城,是战国七雄中迁都最多的国家,但是秦国迁都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从西边一点一点迁到东边,这八个都城分别是:

秦邑(甘肃天水)、西垂(甘肃礼县)、汧邑(陕西陇县)、平阳(陕西郿县)、雍城(陕西凤翔)、泾阳(陕西泾阳)、栎阳(陕西西安)、咸阳(陕西咸阳)。

古代的饶邑安邑是不是现在的饶阳和安平

古代的饶邑安邑不是现在的饶阳和安平。

饶邑

古代有多处地名叫饶邑。包括现在汕头市某地;江西上饶;广东饶平等等。

安邑

在今山西夏县,是战国时期魏国早期都城(前562年-前339年共计223年)。秦汉时期又成为河东郡治所和安邑县治所。安邑县乃置于西汉,至北魏太武帝神嘉元年(428年),分为南北两县;太和十年(493年)北安邑县治所东迁、并改名夏县,至今不变。 有趣的是,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还曾临时定都安邑,时近一年。

饶阳

西汉高祖年间,饶阳始建县,以县在饶河之北,故名饶阳。曾先后隶属河间郡、幽州涿郡、博陵郡,唐朝初年,属瀛州,后改属河北道深州,宋朝初年,属河北道西路深州,后改属河北道东路深州,元太祖十九年废深州,先后改属南平州、河间帅府深州、真定路晋州,直至清朝雍正二年属直隶深州,1912年为直隶省深州,1913年属直隶省范阳道,后改属保定道,1928年6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饶阳县隶属河北省,1949年,河北省人民 *** 成立,饶阳县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先后隶属沧县专区、天津市,1960年改属石家庄专区,1962年置衡水专区,饶阳县改属衡水专区,1996年,衡水撤地建市,属衡水市至今。

安平

春秋时,境域属鲜虞国。

战国时,县境初属中山国,后归赵国。

秦时属巨鹿郡。

西汉始置安平县,并于县治西南25里处角邱置谷邱县,均属涿郡。

新莽时,安平称广望亭。

东汉初,复安平县原名,并废谷邱县。建初四年(79年)隶乐成国。延熹元年(158年),安平初属安平国,后隶博陵郡,郡治安平城。统安平、安国、南深泽、饶阳四县。

三国魏时,安平仍属博陵郡。

晋时,于安平置博陵国。统安平、饶阳、安国、南深泽四县。

北魏、北齐、北周时,安平皆属博陵郡。郡治仍在安平县城。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设州。安平改属定州,十六年(596年)更属深州。大业二年(606年)还隶定州。三年(607年)废州置郡,定州改为博陵郡。大业九年(613年)改博陵郡为高阳郡,安平仍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安平改属深州,州治初为安平,寻徙饶阳。贞观十七年(643年)废深州,安平还属定州。先天二年(713年)复属深州。

北宋、金时,安平属深州。

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废深州,安平改隶南平州,并为州治,领饶阳。太宗七年(1235年),南平州废,安平复隶深州。中统二年(1261年)改隶真定路晋州。

明时,安平县属真定府晋州。

清初,县仍隶晋州。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改属深州。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制,县属直隶省范阳道,次年范阳道改为保定道,安平仍属之。民国17年(1928年)7月,直隶省改河北省,直领安平县。民国26年(1937年),县划归河北省第十督察区。民国27年(1938年),安平县抗日 *** 建立,属晋察冀边区冀中区。同年9月属冀中区二专区。民国29年(1940年)秋,属冀中区八专区。民国33年(1944年)6月,改属冀中七专区。民国35年(1946年)7月,又改属冀中区九专区。民国37年(1948年)9月,华北人民 *** 成立,安平属华北行政区冀中区九专区。民国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 *** 成立,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年4月24日,定县专区撤消,安平县划归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5日,安平并入深县,1961年4月底复设安平县(含原饶阳辖区),仍属石家庄专区。1962年1月,饶阳从安平析出,县恢复原建制。同年6月17日,安平改属衡水专区。1970年,衡水专区改称衡水地区,仍属之。

总结:安邑是现在的哪里和安邑是现在的哪里啊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支持。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