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都有哪些?

1、张衡

东汉天文学家张衡(78-139,图1)从小在数学、地理、文学等诸方面,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他在担任太史令时主持观测天象、编订历法、候望气象、调理钟律(计量和音律)等事务。张衡在天文学方面有两项重要贡献, 即发表著作《灵宪》和制作浑天仪。

在《灵宪》中记载了日、月角直径为整个天周的“七百三十六分之一, 地广二百四十二分之一”。“七百三十六分之一”,化成现代通用角度单位即为29'21\, 如此得到日、月的角直径当为29'35.3\。这和近代天文测量所得的结果误差只有2'左右。

2、祖冲之

南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429-500,图2)经过多年的观测和推算,发现过去使用的《元嘉历》存在很大误差。 于是祖冲之着手制定新的历法,至公元462年编制成了《大明历》。并于公元510年开始正式颁布施行。

3、张遂

唐朝天文学家张遂(僧一行,公元673-727,图3)青年时代到长安,研究天文和数学,成为著名学者。他为修订历法, 测量日、月、星辰在其轨道上的位置并掌握其运动规律,他改进了张衡的“浑天仪”,制造出“浑天铜仪”。 他使用“浑天铜仪”和“黄道游仪”观测天象时可以直接测量出日、月、星辰在轨道上的坐标位置。他推断出天体上的恒星是移动的, 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公元1656-1742)早了一千多年。

4、郭守敬

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郭守敬(1231-1316,图4)在授时历中对天文数据进行重新测定,他改革的天文计算方法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是全面用内插法三次差计算,即所谓“垛叠招差”。二是引进了球面直角三角形法,即所谓“立浑比量”。 图5左侧是郭守敬研制的天文观察仪器“简仪”。

5、司马迁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日食和月食是一种不可预测的天变现象。而司马迁根据历代月食,总结出月食现象的发生存在一种周期性的规律。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交食周期的数据。

《史记·天官书》中说道:“月食始日,五月者六,六月者五,五月复六,六月者一,而五月者五,凡百一十三月而复始。故月蚀,常也。”这一段文字中的数字由于千百年流传中的讹误而有矛盾,但,月食是有规律的,月食是件正常的天象,这却是叙述得十分明白的。

发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的天文学家是谁?

是约翰尼斯·开普勒,他是德国杰出的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三大定律最终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同时他对光学、数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

唐朝有多少著名天文学家?

一行(683-727),俗名张遂, 魏州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人,唐代高僧和杰出的天文学家.

为了观测天象,一行与机械制造家梁令瓒合作,创制出了黄道游仪和水运浑象。在掌握大量实测资料的基础上,一行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 发现古籍上所载的这些恒星位置与实际位置不符。

从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起, 一行主持了规模宏大的天文大地测量,全国十二个观测站中,以南宫说等人在河南所作的一组观测最有成就,经一行归算,得到了子午线一度的长,这是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

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起, 一行历经两年时间编制成《大衍历》(初稿)二十卷,纠正了过去历法中把全年平均分为二十四节气的错误,是我国历法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一行还编写了《开元大衍历》、《七政长历》、《易论》、《心机算术》、《宿曜仪轨》、《七曜星辰别行法》、《北斗七星护摩法》等。为了纪念一行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1972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四大发明家是谁?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分别为:张衡、毕升、蔡伦、杜诗

张衡,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发明家,发明了地动仪。

毕升,北宋时期发明家,发明了活字印刷。

蔡伦,东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

杜诗,东汉发明家,发明了机械水排

土星是谁发现的?

土星是由意大利的数学家伽利略发现,在十七世纪时候世界十大著名物理学家之一伽利略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有一次他使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天空时候偶然发现土星居然比我们想象简单球体还多一些东西,于是他就开始日复一日观察。

后来他才发现那个是土星卫星,而土星卫星又组成一条带状物体,我们又称这个东西叫做土星光环,而伽利略则是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土星光环的人,也因为他所以土星开始列入人类观察范围之内,人类开始漫长观察星象和土星之途。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