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商朝时期的王室贵族遇事为什么要进行占卜

原始民族对于事物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借由自然界的征兆来指示行动。

但自然征兆并不常见,必须以人为的方式加以考验,占卜的方法便随之应运而生。占卜是由外界事物的动向和变化向非人的灵体探询想要知道的事物。它和预言不同的地方在于,通常会出现模棱两可的答案,让占者去找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商代有史书吗?

有,《商书》就是商朝的史书

记载了商汤至商纣王在位期间,共计500年的历史。许多人认为,商朝只有甲骨文,不存在史官和史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甲骨文只是占卜用途,并非商朝的常用书籍。在商纣王时期,殷墟每年仍在祭祀几十位商朝先祖。如果没有史书提供资料,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国最早的数学工具?

算筹或称算子,是中国古代一种十进制计算工具。

起源于商代的占卜。商代占卜盛行,用现成的小木棍做计算,这就是最早的算筹。古代筹、策、算三字都带竹头,表示用竹制成。策为束字加竹头,表示手握一束竖立的算策,作为占卜之用。筹可能代表周易八卦横向排列时用的阴阳竹,算筹横竖二式,可能来源于此。

什么是商朝文化形成的重要标志?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立国约600年.商朝后期,奴隶制文明高度发展,标志这一文明的,是甲骨文字的相当成熟和青铜冶炼技术的相当进步.

  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

  商族是黄河下游地区东夷族的一支.商族的始祖名契.从契至汤,历经14世.这期间商族曾有过8次迁徙.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一带,是商族早期活动的主要区域.

  商族在汤之前,一直臣服于夏朝.汤是一位颇有才能的首领,他在位时,商族处于向上发展的阶段,夏朝的统治已开始崩溃.商族由东向西发展,和夏朝发生冲突.商汤首先灭掉了夏朝的一些盟国,最后集中力量伐夏,灭亡了夏朝.

  汤灭夏后建立了商朝,向黄河中上游地区发展,统治范围以今河南中部为中心,东至海,西至今陕西,北达今河北,南抵今湖北,湖南一带,堪称"邦畿千里"的奴隶制大国.商朝建立后,维持了一个时期的稳定局面,后因王位继承问题,贵族内部发生了长期而又激烈的争权斗争,商王朝曾多次迁都.盘庚即位后,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市郊),从此以后,直到商朝灭亡,商朝的都城再也没有迁徙.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扭转了商朝一度出现的"九世之乱"的局面,加强了商王室的统治力量,为商朝的新发展打下了基础.故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的转折点.

  武丁是商朝后期很有名的一个国王,统治时间长达50多年,文治武功颇盛,是商王朝最强大的时期.

  二、商朝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

  商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占有全国的土地和臣民,对全国臣民操生杀予夺之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商王下面有重要的辅佐功臣,协助商王处理政务.商代中央政权的官职有尹,傅,乍册,史,卜,多射,卫,戍,师,多马,多亚,小臣,百工等,分管政务,军事,经济等.

  王都所在地为王畿,王都以外的居住区叫鄙.在商王朝控制的区域内,分布着许多邑,邑是商代社会的基层组织.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一种外服制,即侯,甸,男,卫四服,是地方向中央必须履行的几种服役制度,既是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又是一种经济剥削关系.商王朝还把其统治地区分为畿内和畿外两大部分.畿内是商王室直接统治的地区,畿外是众多方国分布的地区.为了对外征伐和对内镇压,商王朝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国家还设有监狱和残酷的刑罚.

  三、商代的经济和文化

  商代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是当时具有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手工业发展迅速,青铜铸造业是商代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集中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商业在商代也有初步的发展.

  甲骨文是商代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商代的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因之称为"甲骨文",内容多为记录占卜之事,因之也称为"卜辞".铜器和其他器物上也有一些文学,但为数不多.甲骨文实际上是商王朝的档案资料,商代贵族对祭祀,征伐,田猎,疾病,农业的丰歉,天气的阴晴风雨等等,都要用占卜的方法询问鬼神,这些占卜的记录就是甲骨文.在商代后期都城殷墟发现的甲骨卜辞,约有10万多片,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3500字左右,目前已经认识的约有2000字左右.甲骨卜辞对研究商代的历史文化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商代已有相当水平的天文知识和较完善的历法.天文学和历法的进步,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商朝的灭亡

  商朝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对广大奴隶实行残暴的统治,最突出的事例就是人祭和人殉.人祭就是将奴隶以各种方式杀戮,作为祭品,以供奉祖先,鬼神.甲骨卜辞中有大量的人祭的记载.人殉就是用奴隶为奴隶主贵族殉葬,大量的考古资料亦可作为证明.

  商代的最后一个国王商纣王继位以后,生活更加腐朽,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对内实行高压政策,滥用酷刑,对外连年用兵,征服异族,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在这时,商的属国周在西方兴起,周武王乘商纣王全力征伐东夷之机,兴兵大举向殷都进攻.纣王的主要兵力集中在东方,只好临时将奴录武装起来与周对抗,双方会战于牧野(今河南汲县北),奴隶们前途倒戈,纣王兵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商王朝由汤建立,到纣亡国,共传17代,30王,立国约600年.

殷墟文化所代表的文明有哪些特点?

首先,根据考古发掘结果,远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后期,小屯殷墟已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式城市。这里的中心区有几片夯土地基。其中较大的一座宽8米,长近30米。小屯及其附近,有铸铜、制陶、制玉石器、制骨等手工业作坊。当时手工业不仅已经和农业分工,并且已经相当发达,集中于城区。中心区有祭殉坑,当为房屋奠基及祭祀鬼神时的牺牲品。

占卜是一种宗教活动,甲骨片刻辞后贮藏在坑穴中,近似于后世的档案。在小屯村西约200米处,发现南北向的一条灰沟,已探出的部分达750米,沟宽7~21米、深5~10米。据推测,它可能是王室周围的防御设施。离小屯约2.5公里的西北岗帝王陵墓的墓地,有亚字形大墓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墓,墓室面积330平方米,加上4个墓道,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深度在15米以上。墓中及附近埋有殉葬的人,少则数十,多的可达一二百人。

近年来,在殷墟西区陆续发现1000多座小墓,一般长度只2~4米、宽0.8~1.2米、深2~3米,其规模比起大墓来,相差很大。随葬丰俭相差更大,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中阶级和等级的分化程度,以及当时的葬制习俗。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大量殷墟遗物中,如陶器、青铜器、玉石、甲骨上,都曾发现过文字。尤其是刻字甲骨出土最多,已发现的达16万片以上,单字达4500个左右。如前所述,在二里头的陶片和二里岗期的骨片上,现已发现了类似殷墟甲骨文的刻字,表明这时已经出现文字。如果再往前追溯,仰韶文化的刻画符号和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的陶文,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前身。

而商代的文字制度,是用汉代所谓“六书”的方法,以记录语言。它已成熟到足以记录史事,包括帝王及臣僚的名字,战争、祭祀和狩猎等的事迹,史事发生的月日和地点。这表示小屯殷墟文化已进入历史时期,不仅只是有了文字而已。甲骨文字乃是殷墟文化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

它标志着小屯期的殷墟文化已是一种高度发达的文明。此外,殷墟文化还有一些独有的特点。例如,殷代玉石的雕刻,尤其是玉器,便是这种特点之一。妇好墓中出土的玉石器达750余件,其中绝大多数是玉器。这是迄今发掘出来的数量最大的一批玉器,而且品种众多,雕刻也很精美。它们在制作技术上表明人已有熟练的操作水平;而造型和花纹方面,许多都是头等的美术品。

这些花纹和殷墟铜器的花纹,有很多的共同点,都是殷墟艺术的重要的表现。殷墟又出土了许多骨雕和象牙雕刻,它们的花纹也是和殷墟铜器上的相类似。妇好墓出土的一对镶嵌绿松石的象牙杯,便是这一类中的突出的精品,实属前所未见。精湛奇巧的琢玉工艺,经过前期的发展,至殷墟时期大放光彩,成为上古世界的艺苑奇葩。殷墟文化还有一特点,那就是制陶业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灰陶占绝对优势。它代替红、褐、黑陶而成为主要陶系。其发展的另一表现是刻纹白陶的出现和原始瓷(即加釉硬陶)的烧造。后者当为长江下游地区的发明,从二里岗期开始传到中原,至小屯阶段日见流行,成为小屯陶器群的一个组成部分。质地坚硬、实用美观的釉陶,开汉代以来享誉全球的中国瓷器之先河,成为中华文明的特点之一。

总之,商代殷墟文化确实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古典文明,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同时,它又充分显示出中华文明独有的个性和特殊的风格,具有自身色彩的特殊性。

总之,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各种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争妍竞秀,相互影响,交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孕育着独特而又古老的中华文明。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