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关心的问题:刘禅安乐公还是安乐侯的知识,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刘禅是安乐公还是安乐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刘禅是否是个昏庸的君王?

诚邀,如题。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造就了刘禅昏庸无能的历史形象,那么刘禅真的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吗?

分析刘禅,可以从诸葛亮生前和死后两方面来分析。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蜀汉“事无巨细皆出于丞相”,也就是说刘禅基本上是不管事的,军政大权都在诸葛亮一人手中,试问如果刘禅没有广阔胸襟,他敢这么放心吗?看看对面曹魏的皇帝和司马懿的关系,刘禅的表现比曹操儿子好了太多。换句话说,刘禅成就了诸葛亮的北伐,他知道诸葛亮有才,所以才让诸葛亮自由发挥。

当然,也许有人说这正是刘禅懦弱的表现,其实不然,不信?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死后,刘禅是怎么做的。

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大臣如姜维,费祎等人都不足以堪当大任,于是刘禅便开始收回权利。先是废除了丞相,军,政分开,以费祎掌军,蒋琬管政,二者相互制衡,最高权力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蒋琬病逝后,刘禅更是亲自执掌了19年的大权,19年里蜀汉一直很稳定,小编以为这不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可以做到的。再说最开始的问题,在曹魏的都城之内,刘禅已经成为司马昭囊中之物,如果刘禅表现出一点梦里和志向,司马昭必会斩草除根,而刘禅以一句乐不思蜀完美的躲开了杀生之祸,小编以为这才是智慧。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绝非如此,首先刘禅绝对不是什么 *** 、智商低之类的。其实他是一个很有天赋的政治人物,诸葛亮死死前,虽然他没有机会亲政,但是也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诸葛亮死后他立即开始一系列政治重整,第一个件事情就是废掉丞相的位置,而后将相权一分为二,将军权一分为二,相互制约。从这些安排我们就可以看出,刘禅是非常有心机的,而且对蜀中的百姓也是非常好的。最后的投降也完全是顺应天意,所以我认为历史上的刘禅绝非无能之辈,反正是一个有智慧会装傻的小BOSS。

为什么三国君主归顺晋朝后,封魏为王、蜀为公、吴为侯?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取代魏国,一扫蜀、吴,对三国的亡国之君都进行了封赏。先是代魏后,封曹魏的亡国之君曹奂为陈留王;蜀国投降后,封蜀汉的投降后主刘禅为安乐公;灭掉吴国后,封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为归命侯。

魏为王、蜀为公、吴为侯,一级更比一级低,而之所以会有如此封赏,全然是由于两个原因:名分和局势。


一,名分

古代改朝换代都极为讲究一个名分,认为皇帝是真龙天子,必须是天命所归的天选正统才能继承大位,无名分则不立。而魏、蜀、吴三国的名分却并不相同,有的有的是继承前朝的延续,而有的则完全是没有名分的诸侯自立为王。

魏国

魏国是当时是天下认可的正统,尤其是对于晋朝而言,司马炎就是篡取了曹魏的天下,所以曹魏就是他们的前朝,对于他们来说,必须得承认曹魏正统的名分,如果不承认,就等于变相的不承认自己正统的名分。

司马炎仿照曹魏立国皇帝曹丕的做法,强迫曹魏最后一任皇帝在太庙禅位于他,自然也要和曹丕对待汉献帝一样,不能亏待曹魏的亡国之君。

曹丕取汉时,因为汉室是正统,他不好直接灭掉汉室皇族,为了名正言顺,让天下归心,只能强逼汉献帝颁布诏书让位与他。


汉献帝让位给曹丕之后,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虽名为功,各种待遇却完全是王爵的待遇,食邑足足万户,甚至曹丕为了彰显自己的气度,还让汉献帝可以保持自己的帝王威仪,出行可以使用帝王的车架,在自己的封地内继续实行汉法,可以不尊重魏国制定的新法,也不用上朝,甚至不用听魏国君主的命令。

司马炎同样如此手段的取代魏国之后,依然延续了曹丕对汉献帝的封赏,如此这般封赏了魏国亡国之君曹奂,不过在封号上直接为陈留王,而没有用公爵之名。之所以如此,无非是事所势也。

如果刘备在某个时刻甘拜下风,向曹操称臣,能混到什么地位?

称臣必死啊!

还混到什么地位,刘备向曹操称臣是必死之局。

曹操对刘备的欣赏是不假的,想当年青梅煮酒,两人对坐畅饮。曹操曾经点评天下英雄,说只有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才配得上英雄之名。然后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

青梅煮酒,当时曹操队刘备极为欣赏

在曹操心中,刘备的才能志向都是极高的,麾下能有刘备这样的人才,当时的曹操是很得意的。当时正值公元199年,曹操还在创业早期,强敌环伺。袁绍坐拥幽冀二州,兵精粮足,孙策虎踞江东,物阜民丰。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汉中张鲁,西凉马腾,没有一个是易与之辈。这时,曹操希望自己手下的能人越多越好。

公元199年形势图

但情势往往几年内就风云突变。数年之间,袁绍败于乌巢,孙策横死江东,余者刘表病死,马腾降汉,曹操一时间几乎没有敌人了。

这时候的曹操还容得下刘备这样的志存高远,吞吐天地的当世英雄么?

显然是不可能的。

曹操杀荀彧

晚年的曹操志向已变,他再不是那个匡扶汉室,扫平天下的汉室肱骨,而是一心只为争权夺利,满心思代汉自立的阴谋家。荀彧向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一度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只因对汉朝皇室有好感,劝谏过曹操加公爵。此后就被曹操冷落,暗中赐死了。这样的曹操,又怎么会放过身为汉室宗亲,又有英雄之姿的刘备。

曹操这样的人,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享乐。只要刘备称臣,最终的结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刘备对曹操称臣。可参照刘表之子刘琮,参照赤壁之战中鲁肃对孙权说的话。

根本就不需要“甘拜下风”,只要刘备在夺取汉中以后,跟曹操和解并且承认曹操的政治地位就可以了,他自己则可以以此为筹码,跟曹操进行利益交换,由曹操上奏朝廷,由朝廷正式册封刘备为汉中王,大司马,领益州牧的地位,成为仅次于曹操的一方诸侯。因为曹操虽然是东汉朝廷最后的守护者,如果没有曹操,汉献帝可能早就在李傕郭汜等西凉军阀造成的诸侯大混战中送命了,东汉朝廷也早就灭亡了,但是,那些反对曹操的人以及想称雄割据的大小军阀们,都不约而同的宣称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都异口同声的扬言要讨伐“汉贼”,把讨伐曹操当成自己政治正确的借口,所以,曹操也需要天下诸侯的政治认同感,在刘焉,刘表,刘璋等宗室军阀灭亡之后,号称汉室宗亲的刘备已经是唯一的,跟汉室有宗亲关系的军阀了,而且刘备素有英雄之名,颇具号召力 ,虽起自微末,但是却百折不挠的笑到最后,能够得到刘备的认同,对于曹操来说,比得到其他诸侯的认同更为重要。

称臣必死,这点可参考李密投降李渊,曹操集团岂能容忍有一个能力相当、极善拢络人心而又野心勃勃的下属?

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曹操时,曹操对刘备礼遇有加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可以看出曹操还是很欣赏刘备的。按照正史来说,刘备是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人,不愿意甘为人后。如果真心投靠,曹操应该会封个异性王。毕竟刘备在,曹操喜欢的关羽,也能稳定下来,帮助曹操征战沙场。

为什么部分人认为刘禅聪明?

刘禅长的不聪明,但是当皇帝的时候,诸葛亮殚精竭虑,六出祁山,用命辅佐。蜀国还算有人才,但是居然没有人生出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可见他肯定有过人之处。等到后来,亡国以后,司马氏本想杀他,他却说此间乐,不思蜀。从此得以安稳度日,司马氏再不考虑杀他了。刘禅聪明在识时务。当皇帝时候没有治国之才,索性放手,让能够治国的人去治国。后来在魏国,既然没有谋反之力,治国之才,索性把姿态放低,哪怕司马氏因此看不起他,也无所谓,他需要的不过是活命而已。会用人,识时务,所以很聪明。

为什么部分人认为刘禅聪明呢?这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刘禅对于自己能坐上王位完全是出于因为他是大哥,就是刘备的第一个儿子,他自己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无论是读书时候的表现,还是军事方面的表现,当时有诸葛亮这些人在,自己肯定不能会有什么太出从的表现,因为才能要胜出是很难的事情。

2.所以他必须自己做出选择,把军事上的权利交给诸葛亮,让他代替自己,代替蜀国去划魏,这样做既能得到诸葛亮的信任,从内心感激自己,因为很多的朝代都是儿子继承父业之后,就会培养自己的势力,铲除原来的功高盖主的功臣。

还让国内的人民也更加团结,因为对诸葛亮和原来的人事认用他都没有做出改变,都是继续认用,人心就稳固下来了,正所谓人心其,把山移,诸葛亮是有这个本事的。大家就都把时间用在生产一切为不断的出征需要用的物资上面,才能提供后面诸葛亮出征时的大量的物资。

总结: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刘禅是安乐公还是安乐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刘禅是安乐公还是安乐侯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