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古代,人分三六九等,请问是怎么称呼的?

最早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当属东汉的史学家班固,他把人类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对班固所分的三等,笔者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望文生义,我想应该是以智能为标准来划分的吧。后来有人把人分为十类:

一官;

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我猜测这是以人们所从事的职业、社会地位、财富来分的,这样的分类,我不认同。 但作为人类,确实能分出高低贵贱来,今天,我就从人品的角度来划分一下。所谓“人品”,就是人的品质,即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人品有好坏和高低,当然人就有了贵贱,我们常常有这样的说法,某某是贵人,某某是 *** ,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从人品的角度来划分,现代人也可以分为:贵人、众人、 *** 三个等级,如果再仔细分一下,每个等级内还可分上、中、下,即九等:上贵人、中贵人、下贵人;上众人、中众人、下众人;上 *** 、中 *** 、下 *** 。

古代的女人有几种称呼?

古代称呼他人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称姓名: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给别人作传;称所厌恶、轻视之人。

(2)称字:对平辈或尊辈出于礼貌和尊敬,称字。

(3)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是种敬称。

(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益号。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如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称王临川。

(7)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8)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如《与妻书》:“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9)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故后人以武侯称之。

(10)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

长沙。

古代称呼他人时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直称姓名: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给别人作传;称所厌恶、轻视之人。

(2)称字:对平辈或尊辈出于礼貌和尊敬,称字。

(3)称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是种敬称。

(4)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益号。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如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称王临川。

(7)称郡望:如韩愈虽系河内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8)称官名: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如《与妻书》:“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

(9)称爵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故后人以武侯称之。

(10)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

长沙。

跟自己同辈或者是同龄的人应该怎么称呼?

跟自己同辈儿,那就是兄弟姐妹跟自己同龄,那就不一样了,因为辈分辈分不是和年龄有关的跟你同龄,有可能辈分比你大,或者辈分比你小同辈的人那就是兄弟姐妹相称,那同龄的人称呼就多了去了,有长辈,有晚辈,还有兄弟姐妹。同龄的人称呼真的是有长辈,有晚辈,有同辈儿同龄的人甚至还会有上辈,上几倍,下几倍都不可预定的

长辈们应该怎么称呼?

称呼长辈,城市和农村是不一样的,在农村里,由于大家是按族谱中的称呼,来称呼长辈的,所以,农村是以辈分论称呼的,我的老家,我们家的辈分就小,所以我们出门后遇到同村的人,大多是爷爷奶奶以上的称呼。

在城市里,没有了族谱,我们是以年龄来称呼的,岁数大的叫爷爷奶奶,年轻点的,就叫叔叔,阿姨。

女性各个年龄段称呼是什么?

1、0~1岁:襁褓之年

2、2~3岁:孩提时代

3、7岁:髫年(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4、10岁:幼学《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5、12岁:金钗之年

6、13岁:豆蔻年华

7、15岁:及笄之年

8、16岁: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9、20岁:桃李年华

10、24岁:花信年华

11、30岁:而立《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30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12、40岁:不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因以“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

13、50岁:天命(《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4、60岁:花甲之年(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15、70岁:古稀(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15、80,90岁:耄耋(《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16、100岁:期颐(《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