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关心的问题:九门提督是几品官,或者九门提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的知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九门提督是几品官 九门提督是多少品官

1、“九门提督”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初设立时品秩为“正二品”,后升了半格为“从一品”。

2、九门提督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

九门提督是什么官 九门提督是个多大的官

1、“九门提督”是清朝时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简称九门提督或者步军统领。

2、提督九门步军巡捕营统领出现的前期,是清初的顺治十六年(1660年)顺治皇帝增设的京城巡捕中营,当时由步军统领衙门主官节制。

3、九门提督初期为正二品级别,后来在嘉庆年间升为从一品。由于这一位置的官员关乎京师防务,所以自设立以后主要由满族大臣担任,早期只有康熙朝汉族官员吴六一和晚期同治朝的蒋临照曾任此职。其统率的部队长期保持在3万人左右,且人员精干,装备精良。

九门提督是几品官职?

古代官职共分为九品十八级,正一品(相当于现在的 *** 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 *** 中央政治局常委配的正职或国家级副职),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 *** 中央政治局常委以及配的或国家级副职),正二品(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副主席),从二品(相当于现在的 *** 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正三品(相当于现在的 *** 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的广东省省委书记以及 *** 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的北京市委书记(直辖市正部级),以及 *** 中央委员兼任的全国政协副主席),从三品相当于现在的 *** 中央委员兼任的省委书记),正四品(相当于现在的 *** 中央委员兼任的北京市市长(直辖市正部级)、正五品(相当于现在的 *** 中央候补委员兼任的各省人民 *** 省长、以及兼任的省政协主席),从五品(相当于现在的 *** 中央候补委员兼任的副省长),正六品(如果未担任国家级副职,如果仅担任省人民 *** 副省长),从六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市委书记、市长),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副市长以及正厅级县委书记),从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县委副书记以及正处级县委书记、正处级县长),正八品(相当于现在各镇的镇长(正科级)),从八品相当于现在的各镇的副镇长(副科级),正九品(相当于现在的股所级正职),从九品(相当于现在的股所级副职),末入流(科员、办事员等)。百度词条提到九门提督在古代有是从一品的官职,正二品的官职,正三品的官职。

[img]

清代九门提督是几品官职?

从一品。

“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

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品秩为“从一品”。

九门提督负责京师的警卫、治安,其统率的部队长期保持在3万人左右,且人员精干,装备精良。从机构、人员、职掌看,步军统领衙门除衙门本部外,还下设八旗步军营、巡捕五营、内外城十六门管理机构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门。

步军统领之下,设有左、右翼总兵各一人与步军统领同堂办公;八旗步兵营则设有左、右翼尉各一人(秩正三品)。八旗步兵营主要驻守内城。

扩展资料

清朝军事系统

清朝军队主要分八旗和绿营两个系统。八旗又分京营和驻防两部分,京营中侍卫皇帝的称为亲军,由侍卫处(领侍卫府)领侍卫内大臣和御前大臣分掌,而御前大臣持掌乾清门侍卫和皇帝出行随扈,权位尤重。

其他守卫京师的有骁骑营、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虎枪营、善扑营等。骁骑营由八旗都统直辖;前锋营、护军营、步兵营各设统领管辖。

健锐营、火器营、神机营由于都是特种兵,设掌印总统大臣或管理大臣管辖;虎枪营专任扈从、围猎等,设总统管辖;善扑营则专门练习摔角。

驻防八旗驻扎于全国各重要之地,视情况不同设将军、都统、副都统、城守尉、防守尉等官。内地将军等只管军事,而驻扎边疆的将军等要兼管民政。清朝的将军是满官的称号,战时则任命亲王为大将军。

绿营即汉兵,驻扎京师的称巡捕营,归步军统领管辖。绿营的建制分标、协、营、汛几级,标又分为督标、抚标、提标、镇标、军标、河标、漕标等,分别由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八旗驻防将军、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统率。督标、抚标、军标、河标、漕标都是兼辖。

实际各省绿营独立组织为提标、镇标,提督实为一省的最高武官,总兵略低于提督。总兵以下,副将所属为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为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为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官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九门提督是什么官?几品官阶呢?

在了解九门提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清代北京城的构成。

清代,北京城分宫城、皇城、内城、外城。

宫城。宫城就是我们熟知的“紫禁城”,它位于内城中部偏南地区,周长6里,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面积0.72平方千米,为南北向的长方形。宫城置八门,南为天安门、端门、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北为神武门。同时,清代在宫城四周还建有护城河,宽52米,时人称“御河”。

皇城。皇城在宫城之外,周长18里,南北长2.75千米,东西宽2.5千米,面积6.87平方千米。皇城置六门,东为东安门,南为大清门,北为北安门,西为西安门。

内城。内城在皇城之外,将宫城、皇城包围在内,周长45里,东西长6.65千米,南北宽5.35千米,面积35.57平方千米。内城置九门,南为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东南为朝阳门,北为东直门,西南为阜成门,北为西直门,北东为安定门,西为德胜门。

外城。外城在内城的南面,东西长7.95千米,南北宽3.1千米,面积24.49平方千米。外城置七门,南为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东为广渠门、东便门,西为广安门、西便门。

清时,宫城为清朝皇帝、太后、妃子居住地;皇城为亲王、郡王、贝勒、公主等宗室、觉罗的居住地;内城主要是八旗旗人的居住地,当然,部分汉族官员也被允许居住在内城中;外城就是汉族百姓和官员的居住地,清后期,随着外城越来越繁华,部分旗人也迁移到此地。

在了解清代北京城的构成后,我们再来说说九门提督的职责。

九门提督全称是“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亦称“步军统领”,它始于顺治年间,最初只统辖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的步兵营,为正二品。康熙十三年(1674年),为加强京城内城的防务,康熙遂将原属兵部管辖的内城九门事务划归步军统领管辖,故步军统领又称“九门提督”。

自“步军统领”提督九门事务后,除正阳门不派兵驻守外,其余八门由八旗步军按方位驻守,其中镶黄旗驻安定门,正黄旗驻德胜门,正白旗驻东直门,镶白旗驻朝阳门,正红旗驻西直门,镶红旗驻阜成门,正蓝旗驻崇文门,镶蓝旗驻宣武门。

康熙三十年(1691年)二月,“步军统领”的职权被进一步扩大。自康熙十三年,内城九门的管辖权被康熙从兵部的手中剥离出后,北京内外城十七门就由步军统领衙门、兵部督捕衙门这两个不同的衙门负责管辖,由此,康熙认为“内外责任各殊,不相统摄,遇有盗案,反难查缉”为由,就是内外城属不同衙门管理,这不利于朝廷对于内外城治安的管理。

如此,在康熙三十年,康熙又将外城巡捕三营,即中、南、北三营划归步军统领管辖,而自巡捕三营归步军统领管辖后,中、南、北三营各设参将一人、游击一人,中营驻崇文门外抽分厂(今健康里),南营驻海甸(今海淀),北营驻宣武门外斜街。此外,为了让步军统领可以更加方便的管理内外城的治安,及防务工作,原属督捕、都察院、五城所管外臣事宜,也一并交与其管理。

至此,步军统领的职权不仅包含内城九门的守卫和门禁,还包括了外城的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此后步军统领的印信也变为了“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为了让步军统领可以更加全面的负责内外城的治安保卫工作,遂决定“增京师步军统领巡捕左、右两营,合南、北、中为五营,按京城南、北、左、右分设四营,以合方位”,乾隆在南、北、中三营的基础上增设左、右两营,变成中、南、北、左、右五营,此后其印信也就变成“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

此后,巡捕五营分布于外城和四郊(不同于步军营是由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抽调组成,巡捕五营则是由绿营兵丁抽调组成)。中营驻扎于圆明园一带,下辖五汛(每汛有官兵370至580人),由从二品副将总领,因“圆明园为圣驾驻跸之处” ,所以中营就是巡捕五营之首,地位相对其他四营要高上许多;南营驻防外城及南郊,下辖六汛,由正三品参将总领,从三品游击佐领;北营驻防北郊,左9营驻防东郊,右营驻防西郊,这三营都下辖四汛,都由正三品参将总领,从三品游击佐领。

嘉庆四年(1799年),步军统领的地位被进一步提高,其官阶被升为从一品。但是,在其地位被提高的同时,其权力却被分割了许多。自乾隆四十六年,步军统领所辖的巡捕三营被扩编为五营后,其所能统领的兵士就高达三万余人,这等兵力放在京城绝对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同时,步军统领还总辖内外城一切事务,上至防务,下至缉捕,可以说只要是发现在内外城的事情,九门提督都有权管理。由此,可想而知,一旦步兵统领有异心,这对于皇帝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如此,嘉庆为了分割步军统领那过重的权力,于是就以“步军统领为九门管钥,统辖京营,总司缉捕,一人独理,不特事权过重,兼恐稽查难周。自应另设佐理之员,以资分任”为由,增设左、右翼总兵各一人,其中左翼总兵节制南营、左营,右翼总兵节制北营、右营,以此来分割其兵权。而后,嘉庆还赋予了左、右翼总兵“遇有一切公务,与步军统领同堂坐办”的权力。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撤出北京后,“自交还地面,警察事宜俱归步军衙门,内设警务处,指挥巡捕”,这时步军统领的职权进一步被扩大。但是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随着“内外城巡警总厅”的成立,原属步军统领的缉捕权被划归巡警总厅。自此,直到清亡,步军统领职权都未有变化。

综上所述,清代步军统领职权主要有:

一、负责京师内外城的防务。清代,内外十六门的守卫和门禁都有步军统领负责,时内城九门、外城七门,都由步军统领衙门的官兵负责驻守稽查,其十六门的钥匙也由步军统领衙门负责管理。每晚关闭城门后,钥匙需上缴步军统领衙门,至黎明城门需再次开启方可拿回,在此之前不得私自拿回去开启城门。

当然,若是有大臣奉旨出城的,守卫十六门的官员就需先验查大内所发放的阳文合符,查明无误后,就需驰报步军统领,步军统领得知后,就会将阴文合符交于此官员,然后官员在得到阴文合符后,就需将阴文合符与阳文合府进行合并,合并无误后,此官员就可以从步军统领衙门拿到开此城门的钥匙,最后开门放行。而后,在第二天,步军统领还必须向皇帝奏明详情,告知开城门的时间和缘由。

二、执行朝廷所下达的各种禁令。当时,若清廷下达对于京城内外城的相关禁令时,负责执行的就是步军统领。比如当时清廷曾下达禁止在内城开设戏园,同时不允许旗人及官员进入戏园,此时负责捉拿违规的旗人,及检查内城有无戏园的,就是步军统领。

再如,当时清廷还下达官员不得出入妓院等场所的禁令,“至官员等闻竟有不修边幅、狎比优伶者,甘近下流……着步军统领衙门严拿究办,立即奏闻,从重惩治,以肃禁令而端风俗” ,此时步军统领就有下令兵士捉拿这些违法乱纪的官员的职责。

此外,清时还有着官民住房、坐车、服饰不能违例僭用,不准囤积米石,不准在内城燃放起火,不准在皇城大作鼓吹等等各种禁令,而对于违反这些禁令的官民,步军统领亦有下令即行严拿的职责。

三、编查保甲。所谓“保甲”就是一种带有军事管理的户籍管理制度,始于秦。清朝建立后,清廷亦在全国推行保甲制度,当然在嘉庆之前,京师并未推行保甲的编查。但也正因清代的京师未推行保甲,致使嘉庆年间出现“京城内外,窃案繁多,甚至皇城内有贼犯拒捕伤人之事”,而当犯人被缉拿时,他们的回答居然是“外省居民散处编设保甲,稽查较严,不似城内人居稠密,易于藏匿”。

此后,再加上“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天理教攻入紫禁城事情的出现,嘉庆皇帝不得已只能是下令京师也实行保甲制,下诏:“京师即行编查保甲,以为亡羊补牢之举”,此后“皇城、内外城以及城外关厢等处,应各按步军统领、五城御史、顺天府所管地段,酌派官员,实力编查保甲,凡官民住宅、大小铺户、庙宇园馆,各具花名册结存查”。即使偏僻空旷之所,亦“必须严饬官弁实力搜查,不使匪徒藏匿””,自此步军统领即被赋予编查保甲之责。

四、审理案件。步军统领拥有审理案件之权,这早在康熙时期就被赋予。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下诏:“审理八旗、三营拿获违禁、犯法、奸匪、逃盗一应案件,审系轻罪,步军统领衙门自行完结,徒罪以上,录供送刑部定拟”,若是步军营、巡防营拿获的犯人,只要是轻刑犯,步军统领可自行结案,徒刑以上则交由刑部审理。

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下诏:“八旗满、蒙、汉军正身犯奸案件,流罪以下,步军统领审理,以清字文案自行完结,其因奸罪至死者,步军统领会同三法司满堂官审明拟定,用清字俱奏”,即八旗满、蒙、汉军有违法乱纪者,流刑以下的,步军统领可自行审理,而若是死刑案件,则需会同三法司满官一起审理。

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进一步规定:“五城及提督衙门审理案件,除笞杖等轻罪,仍照例自行完结。若词讼内所控情节,介在疑似及关系罪名出入,非笞杖所能完结者,俱送刑部审拟,不得率行自结。如有例应送部之案,不行送部者,将承审官交部议处”,即执行笞杖等轻罪的犯人,步军统领仍可自行决定,其余案件,哪怕是疑似案件,也需交刑部审理。自此,若是步军统领衙门捉拿的罪行,只要是笞杖这等轻罪的,步军统领可自行审理,而其余案件则需交刑部负责审理,或会同三法司满官一起审理。

五、发信号炮。顺治十年(1653年),为加强京城的治安,同时加快京城发生动乱时,周边部队的 *** 速度,清廷就在白塔山(今北海公园琼华岛)和内城九门各设置信炮五门、号杆五枝、龙旗五个、灯笼五个。同时,为加强对于这些信炮的管理,清廷在内城九门的城楼上都设有金牌谕,上书“奉旨放炮”、“发信炮金牌”字样,并存于大内。

此后,若京城发生暴乱、敌情、火灾等紧急情况,官员就可凭金牌奉旨放炮,而后,官兵闻炮声后,就可立即分区 *** 待命,等候皇帝的诏令。乾隆八年(1743年),白塔山和内城九门信炮及其管理系统划归步军统领管辖。

综上所述,可以说步军统领所承担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他关系着京师的安全和政局的稳定,如雍正时期,若不是雍正收买了九门提督隆科多,他恐怕就不能那么顺利的继承皇位。而正是因他所掌控的职权实在是很重要,由此自步军统领出现时,非皇帝亲信大臣,是绝对不能,也不会担任的。

九门提督是什么官?几品官阶啊?

九门提督,亦称步军统领,全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是清代京师最为重要的武官,《梦蕉亭杂记》有云:“步军统领,又名九门提督, 即古之执金吾。管理京师地面,权势重要,驺从尤极煊赫”。隆科多、和珅等清有名的权臣皆兼任过此职。

步军统领一职始设于顺治年间,最初只是统辖驻扎在京师的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步军营,为正二品。康熙十三年(1674年),为加强京城治安和保卫,康熙将原属兵部节制的九门事务交由步军统领管辖,故步军统领又称“九门提督”。

当时京师的内城共有九座城门,即正阳、崇文、宣武、朝阳、东直、阜城、西直、德胜、安定九门。彼时,除正阳门没有驻军外,其余八门皆交由步军统领节制的八旗步军营负责:镶黄旗驻安定门,正黄旗驻德胜门,正白旗驻东直门,镶白旗驻朝阳门,正红旗驻西直门,镶红旗驻阜成门,正蓝旗驻崇文门,镶蓝旗驻宣武门。

康熙三十年(1691年)二月,步军统领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当时,内城九门属步军统领衙门管理,而外城巡捕三营仍旧为兵部督捕衙门管辖。但是,康熙认为“内外责任各殊,不相统摄,遇有盗案,反难查缉”,就是京城内外的治安权掌握在两个衙门的手中,这不利于京城治安工作的开展。因此在1691年,康熙便以此为由将外城巡捕三营,即中、南、北三营,也划步军统领衙门管理。除此,督捕、都察院、五城在外城所管事宜,也被康熙一并交与其管理。

至此,步军统领职权范围不仅包含内城九门,还包括外城,其印信全称也变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三营统领”。

外城巡捕三营归入九门提督后,中、南、北三营各设参将一人、游击一人,中营参将驻崇文门外抽分厂,南营参将驻海甸,北营参将驻宣武门外斜街。雍正七年(1729年),九门提督所在官署正式定名为“步军统领衙门”。当然,官署名虽定,但始终没有专门的官署,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新任九门提督鄂善的奏请下,雍正同意将位于宣武门内京畿道的内务府官房作为九门提督的正式办公地点,自此步军统领衙门才有了一个真正的衙署。

乾隆八年(1743年),为了统一京城内外的治安工作,加强京城内外防卫,乾隆又将清廷在顺治十年于白塔山(今北海琼岛)设置的五门信炮及其管理系统,由兵部移交九门提督管辖。彼时,此五门信炮主要用于京城内外暴乱、敌情、火灾、爆炸等情况的告知,若白塔发炮,则内九门的五门信炮亦齐鸣,此时京城驻防官兵闻炮声后,就会立即前往 *** 地点待命,等候皇帝旨意。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新任九门提督傅恒上奏乾隆,说宣武门内京畿道偏西南,离皇城过远,办事太不过方便,所以奏请乾隆希望同位于地安门外帽儿胡同的礼部会同馆交换属地,随后乾隆答应其奏请,自此步军统领衙门的办公地点固定在帽儿胡同,直至撤销。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乾隆在原南、北、中三营的基础上增设左、右两营,巡捕三营自此变为南、北、中、左、右五营,故九门提督又改称“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巡捕五营驻守外城和京郊,共分二十三汛:中营五汛“列巡捕营之首”,分驻圆明园、畅春园、树村、静宜园、乐善园,由一名副将带领;南营六汛分驻前三门外及南郊,即东珠市口、西珠市口、东河沿、西河沿、花市、菜市口,由一名参将带领;北营四汛分驻安定门、德胜门以外及北郊,即德胜、安定、东直、朝阳,由一名参将带领;左营四汛分驻河阳、东便、广渠、左安,由一名参将带领;右营四汛分驻阜成、西便、广宁、永定,由一名参将带领。

嘉庆四年(1799年),照外省提督例,步军统领官阶升为从一品。此时,嘉庆认为“步军统领为九门筦钥。统辖京营。总司缉捕。一人独立。不特事权过重。兼恐稽察难周。自应另设佐理之员”,由于担心九门提督权力过大,恐九门提督一旦有异心,京城不稳,皇宫有危。于是,为平衡九门提督的权力,嘉庆添设左、右翼总兵各一人,与九门提督共掌京城内外的治安和保卫工作。

说完九门提督的渊源,我们再来回答下九门提督所辖的兵额有多少?

终清一朝,九门提督所辖兵丁分为两部分:八旗步军营和绿营巡捕营。

首先,八旗步军营的兵丁从满洲、蒙古、汉军八旗抽调组成。彼时,满洲、蒙古八旗每佐领下各抽调步军领催(八旗军下级军官,主要负责佐领内的文书俸饷工作)二人、步军十八人,汉军每佐领下抽调步军领催一人、步军十二人,总计额设二万三千一百二十二人。九门提督所辖的步军营分汛驻守,内城共设汛六百二十六处,每汛设步军十二人;内城各街口巷口设栅栏一千一百九十座,每座栅栏设步军三人。此外,京城内外九门,每门还会设千总二人、门甲十人或二十人、门军四十人。

其次,巡捕营兵丁由绿营兵抽调组成。康熙初年,巡捕营兵额定马步军三千三百人,不久增至五千一百人,其中马兵一千五百三十人,步兵三千五百七十人。乾隆四十六年,因乾隆新置左右两营,故增兵额四千九百名,总计一万名,其中马兵四千名,战兵三千名,守兵三千名。巡捕五营因所驻扎地区的险要程度不一,所以其所辖兵丁也不一样,其中中营五巡驻扎在圆明园一带,而圆明园乃是皇帝“驻营之处”,地位尤为重要,所以所配兵额最多,大约三千九百名,其余“南、左两营共计三千六百有奇,北、右两营凡兵二千五百有奇”。

宣统元年(1909年),步军统领衙门疏言:

“巡捕五营,原设马、战制兵万人。嗣因屡次裁并,中营现兵千五百人,内分马兵五百四十,战兵八百六十,简差战兵百人。南营兵千二百五十人,内分马兵三百二十,战兵三百三十,简差战兵百人。左营兵八百人,内分马兵三百二十,战兵三百八十,简差战兵百人。右营兵七百人,内分马、战兵各三百,简差战兵百人。惟南营汛地设巡警后,差务较简,请拨南营兵三百七十五人隶北、左、右三营,每营马兵各三百六十五人,战兵四百十人”。

综上所述,九门提督所辖兵员总额约三万余人。

可别小瞧这三万人。

要知道,清代驻扎在京城的驻京八旗总额不过十万人。清代驻防北京城的八旗被称为京营,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主要负责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的守卫工作。守卫内城九门的人称兵卫,兵卫主要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营伍组成,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历代清皇,还相继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神机营等特殊营伍,主司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

在这十余万驻京八旗兵丁中,有二万余人归步军营管辖,也就是说九门提督一人所掌军队,就占了驻京八旗的十分之二,这等力量绝对是京城不可小觑的武装力量。此外,自康熙十三年始,京城内外城门的守卫工作皆由九门提督负责,其步军营、巡捕营皆在九门提督的节制下,也就是说一旦九门提督有异心,或者被他人所收买,整个京城除了紫禁城外,其余地区皆会在瞬间摆脱皇帝的控制,被他人所控。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想象,雍正为何要极力拉拢身兼九门提督之职的隆科多,因为九门提督对于雍正控制京城实在是太多重要。毕竟,当时有很多人都在质疑雍正的继位过程,其中就包括在外掌兵的十四阿哥胤禵,在内掌政的八阿哥胤禩。因此,此时对于雍正而言,牢牢掌控京师,这对于初登基的雍正是尤为重要的。

而雍正若想牢牢掌控京城,隆科多就是必须拉拢的对象,因为只要隆科多宣示效忠雍正,则京城的控制权必定就能掌控在雍正的手中。只有隆科多宣示效忠,京城绝大部分的兵权才能被雍正掌控,只要手握九门提督所辖的兵丁,京城才能无忧矣。

总结:九门提督是几品官和九门提督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支持。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