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我国关于红薯的来源?

一般普遍认为,番薯的引入中国,源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明时,多年在吕宋(即菲律宾)做生意的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同其子陈经纶,见当地种植一种叫“甘薯”的块根作物,块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想到家乡福建山多田少,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心把甘薯引进中国。

番薯最早种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伦比亚一带,由西班牙人携至菲律宾等国栽种, 番薯最早传进中国约在明朝后期的万历年间,分3条路线进入中国―云南、广东、福建。

中国具有红色元素的食物是?

中国具有红色元素的食物应该是辣椒。

辣椒,别名牛角椒、长辣椒、菜椒、灯笼椒,为木兰纲、茄科、辣椒属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近无毛或微生柔毛,分枝稍之字形折曲。叶互生,枝顶端节不伸长而成双生或簇生状,矩圆状卵形、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顶端短渐尖或急尖,基部狭楔形;花单生,俯垂;花萼杯状,不显著5齿;花冠白色,裂片卵形;花药灰紫色。果梗较粗壮,俯垂;果实长指状,顶端渐尖且常弯曲,未成熟时绿色,成熟后成红色、橙色或紫红色,味辣。种子扁肾形,淡 *** 。

红薯来历?

番薯,山东人叫地瓜,这个埋在土里,外表平平无奇,内在丰富的物种,在灾荒与干旱的年代曾经是救命口粮。

更为传奇的是番薯作为舶来品,当年可是战略物资,靠走私才得以传入中国。

番薯的起源:源自美洲,被西班牙人传播开

番薯的出生地是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番薯最大的特点就是高产、适应性强,而这一点也成为番薯能流传到世界的重点

番薯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印第安人种植,也是玛雅人的主要食物。直到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率领船队到了美洲大陆然后就发现了诸多奇妙的物种,其中番薯作为其中一种异域礼物献给了西班牙女王。

随着西班牙人的殖民活动,番薯也因为其产量大,适应性强的特点随着西班牙人的殖民脚步传到东南亚一带。

有粮食就意味着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所以现在司空见惯的番薯在当时被西班牙人视为“战略物资”,禁止传播。

靠走私进入中国

番薯传入中国一般认为有广东、福建几条路线。

通认的引进番薯第一人是广东人陈益。万历年间,陈益搭乘友人商船来到安南(越南),安南官员用番薯接待了陈益等人。番薯吃起来香甜软滑,还能充饥。

从此陈益开始特别留心番薯的生长习性与栽培方法,两年后他冒着杀身的风险 *** 收买士卒,把薯种藏在铜鼓中偷偷带回国。

回国之后,陈益在虎门购置几十亩地,种植番薯,成为番薯引进中国第一人。

12年后福建商人陈振龙及子到吕宋(菲律宾)做生意。也发现了番薯这个物种,对比之下番薯亩产量甚至能达到十倍于福建水稻。想到家乡土地贫瘠,粮食不足,陈振龙决定把番薯带回国。

然而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把番薯作为战略物资看待,严禁种、苗外传,海关查核非常严格,陈振龙几次想要偷运都不成。

最终,陈振龙想到一个办法,他先用重金 *** 当地土著取得一些藤蔓,然后把藤蔓与缆绳缠在一起,又用污泥涂黑,终于骗过西班牙海关,偷运回国。

回国后第二年,恰逢灾难,陈振龙向福建巡抚上书推荐推广番薯,终于在东南沿海得到广泛推广。徐光启在上海丁忧时,得知福建番薯救荒的事情后,遍将番薯引种到上海、江苏,之后历经几次推广,到清朝时期,番薯以其产量大、适应性强的特点终于遍及全国,成为稻米、小麦、玉米之后第四大粮食作物。

红薯的来历?

熟悉红薯历史的人都知道,红薯原产于美洲大陆,在明朝中期,分别通过三个人、三个不同的渠道几乎同时期传入中国,而被中国官方认可的1593年(详见郭沫锁所著《满江红·纪念红苕传入中国三百七十周年》,后续再分享),因此,凡是在明朝之前,文献或传闻中出现的红薯,要么是彼红薯非此红薯,要么是人们在民间表达某种情感的传闻。

红薯的称谓很多,其实学名是番薯,又在不同的地区被称为地瓜、山芋、红薯、红苕、白薯……在中原地区一直被称为红薯(无论是什么颜色),不过是人们预定成俗的习惯罢了。

红薯作为大家常见的主食、中药材、休闲食品、抗癌斗士等等,她的功效很多很多,所以对应的名称也很多很多。

1593年,也就是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来自福建福州的商人陈振龙带着儿子陈经纶及商队渡海来到菲律宾。在那里,他们见到了漫山遍野的红薯,吃了半辈子大米的他们第一次吃了红薯。

红薯独特的清甜香气和令人满足的饱腹感,马上吸引了他们。经过打听他们了解到,红薯这种作物耐干旱、耐贫瘠、易移栽、易繁殖、营养丰富、味道甘美、高产量,一下子动心了。

那时候,国内丰臣秀吉的侵朝大军与名将李如松在平壤激战正酣。老百姓饱受天灾、人祸的侵扰,粮食短缺、困苦不堪,当下便决定一定要把红薯这种作物带回家乡种植。

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制定有相当严苛的禁止带出法令,面对各个口岸的森严盘查,陈振龙和儿子想出妙招将一根红薯藤交缠编织在一条缆绳中,躲过西班牙殖民者的关卡,成功踏上回福建老家的商船。

经七天七夜的航行,有惊无险的将红薯秘密带到了中国,并向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上了禀帖,请求推广种植。

中国“红薯”的由来

武 *** 说人傻,常以“苕”称之,“像个苕!”有鄙夷也有同情。成都人形容某人穿衣、打扮老土,通常也会说:“这个人好苕!”所谓“苕”,学名“甘薯”,南方人称“红薯”、“甘薯”,北方人叫“地瓜”。

用植物的名字形容人的智商和品性,大概是从红薯的形状大,数量多,长得丑陋引发的联想。“大”显其蠢重,“多”显其廉价。红薯是植物中的“老实人”,最大的优点和最大的缺点,都是太容易养活,太多产了。

其实,中国红薯的身世很坎坷,它是从外国移到本土繁殖开来的。此物原产中美洲,传到我国是在明代万历年间,其间有三个人为红薯的引进冒了极大的风险。

一个人叫陈益,他在万历八年来到今越南一带,当地酋长设“苕宴”款待他,他觉得红薯味极美,于是 *** 了当地人,获得红薯的种子,夹带出境,当地得知走失了“苕种”之后,就发兵追击。

还有一个叫林怀兰的医生,也是到今越南一带行医,医好了国王女儿的病,国王很高兴,要赐最高档的食品(煮熟的红薯)给他吃。林怀兰多了个心眼,要求赐食生红薯,吃了一半,留了一半藏进怀里带出来,过关的时候,被查出来了,关员被林怀兰的行为感动,又担心不好交差,于是让林怀兰跳水假装沉河死去,这样子林医生才安然回来,将红薯的种植遍布广东一带。

还有一个人叫陈振龙,他从吕宋岛将红薯引入福建,更是煞费苦心,将红薯藤绞入汲水绳之中,蒙混过关,才得以渡过茫茫大海。回到家后,先在家中种植,然后大面积推广。

苏东坡写过一首题目超长赛裹脚布的诗歌,此诗题为“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诗的内容是:“比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北海金齑鲐,轻比东坡玉糁羹。”他的这首诗主体意思就是极力渲染一种叫“山芋”的美食,说用山芋煮的羹,就连海鲜的味道也比不上它,这里的“山芋”就是红薯。

红薯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一般的历史记载来说,红薯是由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的,红薯传入时间,公认的记载是在十六世纪末期,比较准确的时间是明朝万历二十一年5月下旬(1582年)。

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

《金薯传习录》记述:明朝万历二十一年5月下旬,福建长乐县华侨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将红薯带到福州,从此传到大江南北。

在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由东莞人陈益从安南首先引入广东。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试种后,“甫及四月,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方式,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南人用当米谷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寿,亦由不食五谷而食甘薯故也。

J.B.埃德蒙等认为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A.von 洪堡援引哥马拉记载: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

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

红薯其之所以称番薯,大抵是因为它是“舶来品”之故。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还说:“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种之,故又曰金薯。”又据:陈振龙6世孙陈世元及其子陈云,先后以甘薯传种于鄞州(浙江宁波)、胶州、青州(山东省青岛、益都一带)、豫州(河南朱仙镇一带)各地,渐次在浙江各地传播,时为清乾隆二十年前后。以上史实证明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现今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栽培技术

育苗方法

红薯需在移栽种植前2个月育苗,即春薯在1月下旬开始育苗,秋薯在6月中下旬育苗,早冬薯在8月上中旬育苗。可采用一次性育苗,也可以分次繁殖。

每年进行选种育苗提纯复壮。要在无病毒病和疮痂病病区,且品种一致的田块选种,选择薯形长、匀、无棱沟、直、皮光滑、无病虫斑和伤痕的中型种薯做种,种植前用1.0%硫酸铜液或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5~10min[6] ,也可用Bt、白僵菌等有机生产允许的生物菌剂浸泡种薯2h,最好采用纱网大棚无虫条件繁殖脱毒苗。

苗床基肥要施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沤制有机肥500~1000kg、矿质钾镁肥50kg。下种前用石硫合剂或石灰对苗床进行消毒或闷棚消毒。

苗期管理

红薯育苗期间根据苗情适时追肥,肥料用经有机认证的或经有机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生物有机肥(NPK养分总含量≥6%,有机质含量≥40%),育苗期追肥总量每667平方米一般为250kg。第1次“红芽”期,一般施稀薄肥水;当苗高10~13cm时,可进行第2次追肥。每次施肥后,都要用清水泼浇洗苗,防止肥料粘附幼苗而引起烧苗现象。

培土可分2~3次进行,苗高10cm左右,即可进行第1次培土,隔7d进行第2次培土,共培土3~5cm。培土最好用肥沃疏松细土拌和焦泥灰或腐熟堆肥,均匀撒入苗床中。培土可与施液态肥料结合进行,做到先培土后施肥,使土壤和幼苗基部密切结合,以利早发、多发新根。

下种后每隔15d喷施1次Bt等有机生产许可的生物菌剂和300倍茶麸水,撒1次草木灰;并在苗床周围或育苗棚外放性激素诱捕器。

苗床管理还要抓好保温、保湿、通风等措施,以温度为主。出苗前,晚上要盖草帘,保持床温25~35℃。出苗后温度控制在20~25℃,要防止高温灼苗,如膜内温度超过30℃,要及时通风散热,防止烧苗。寒潮来临时要做好保温工作。

种薯出苗前一般不浇水,以利高温催芽、防病和出苗。如苗床过干,可用喷雾器在苗床上喷清水。出苗后要注意苗床湿度,当苗床发白时要及时浇水,湿润床土和浇洒稀肥水,以促进薯苗生长;苗床过湿时,及时揭膜通风。

整地起垄

选择前茬为十字花科、百合科、禾本科作物,最好是豆科作物的地块,前茬收获后人工除去田间杂草,枯枝落叶。

用机器或畜力对土壤进行深翻土层晒土,同时每667平方米施入经有机认证或经有机认证机构许可使用的生物有机肥500kg、草木灰300kg或矿物钾镁肥50kg、磷矿粉25kg 。基肥深施30cm左右,基肥距种苗应在16cm以上。

起垄规格:春、秋植垄宽100cm包沟,垄高30cm;冬植垄宽120cm包沟,垄高25~30cm。要求垄型肥胖、垄沟窄深[ 。

红薯对氮、磷、钾三要素的需求因生育时期不同而异。氮肥以茎叶生长时期吸收较多,块根膨大时期吸收较少;磷肥在茎叶生长中期吸收较少,块根膨大时期吸收较多;而钾肥的吸收从栽插到收获都比氮、磷多,以块根膨大时期更为显著,因此,红薯施肥应围绕这一特点进行,N∶P∶K=5:6:20 。最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红薯有机种植禁止施用任何化学肥料,以基肥施用为主,一般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60%~80%,基肥结合整地起垄施入。

待移栽苗活棵后,结合补苗追施1次沼液或充分腐熟的稀薄粪水,作为提苗肥。第2次在红薯结薯期,即春、秋植种后60d左右,冬植种后70d左右追施1次催薯肥。催薯肥以钾肥为主,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自制有机肥(或有机认证有机肥)500kg、草木灰250kg或矿物钾镁肥25kg。施用方法一般是用犁破开垄两边,或用小锄在垄腰部开小沟,然后把肥料与益生菌拌匀进行条施,施后应进行1次浇水,以促其尽快发挥其肥效。同时施肥后可结合人工除草进行培土。

红薯在定植时浇了定苗水后,在栽插后30~40d,开始分枝、拖蔓,需水量增大,此时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可采取沟灌方式,但灌水量不能超过垄高1/2。整体来看,水分管理掌握土壤基本湿润为宜。若遇雨天应及时排涝,以防积水造成薯苗徒长,出现只长柴根不结薯的现象。

地瓜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

话说1593年,也就是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来自福建福州的商人陈振龙带着儿子陈经纶及商队渡海来到菲律宾。在那里,他们见到了漫山遍野的红薯,吃了半辈子大米的他们第一次吃了红薯,红薯独特的清甜香气和令人满足的饱腹感,马上吸引了他们。经过打听他们了解到,红薯这种作物耐干旱、耐贫瘠、易移栽、易繁殖、营养丰富、味道甘美、高产量,一下子动心了。

那时候,国内丰臣秀吉的侵朝大军与名将李如松在平壤激战正酣。老百姓饱受天灾、人祸的侵扰,粮食短缺、困苦不堪,当下便决定一定要把红薯这种作物带回家乡种植。

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制定有相当严苛的禁止带出法令,面对各个口岸的森严盘查,陈振龙和儿子想出妙招将一根红薯藤交缠编织在一条缆绳中,躲过西班牙殖民者的关卡,成功踏上回福建老家的商船,经七天七夜的航行,有惊无险的将红薯秘密带到了中国,并向当时的福建巡抚金学曾上了禀帖,请求推广种植。甘薯之所以能在全国广泛种植,陈氏父子功不可没。

后人对红薯的传入充满感激之情。在红薯的“中国故乡”福建,闽南话又被称作“地瓜话”,地方戏曲又叫“地瓜戏”;在福州乌石山上还有一座先薯亭,纪念将红薯引入和推广的两位重要人物——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

请问中国红薯的种植面积有多大?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薯生产国,常年红薯种植面积为7500~8000万亩,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4.2%,近年来我国红薯产业一直以占世界60%左右的种植面积,收获了占世界总产80%左右的产量。

红薯在中国分布很广,以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四川、河南、河北、山东、重庆、广东、安徽等省(直辖市)。

根据我国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差异,全国红薯生产分为五个生态区,即北方春薯区、北方夏薯区、长江流域夏薯区、南方夏秋薯区和南方秋冬薯区。经多年实践,考虑到气候条件、红薯生态型、行政区划、栽培面积、种植习惯等,现在一般将红薯种植区划为三大区,即北方春夏薯区、长江中下游流域夏薯区和南方薯区。

全国十大地瓜产地排名?

1、山东烟台(烟薯25号)

喜欢吃烤地瓜的我,曾经尝试着买地瓜回家自己烤,但怎么都烤不出外面卖的烤红薯流油流蜜的感觉。我一度认为是自己的技术问题。后来经请教,才知道是在红薯选择上出了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红薯都适合拿来烤的。

而最适合拿来烤的红薯,烟薯25号一定榜上有名。烟薯25号,源自山东烟台,是由烟台农科院通过杂交技术选育而成的红薯品种。烟薯25号的个体均匀,大小适中,薯肉中的含糖量非常高,因此烤熟后能流出蜜来,吃起来也是格外香甜。

2、河南洛阳(汝阳红薯)

汝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中国历史名酒——杜康酒的发祥地,也被称作“酒祖之乡”。这里产的汝阳红薯,也是当地非常出名的特产,并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汝阳这个地方日照充足,土质疏松,土壤中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非常适合红薯的生长。

据记载,汝阳红薯最早栽培于清朝乾隆年间,可以说是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汝阳红薯的外观多为长椭圆形,单个重量多在150克以上,外皮呈紫红色,肉质细腻,吃起来口感是又沙又甜。

3、陕西临潼(板栗红薯)

临潼,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的所在地。临潼板栗红薯,正是产自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渭河边上,在半沙性、弱碱性的土壤中生长,加上当地气候干旱少雨、日照充足,就形成了其独特的口感。

临潼板栗红薯属于黄心红薯,薯肉的颜色呈淡 *** ,跟板栗肉的颜色极为相似,而其粉糯香甜的口感,也非常像板栗。板栗红薯这名字,也正是因此而来。它的皮非常薄,在蒸煮的过程中,外皮经常会裂开,露出嫩黄的薯肉,看上去就非常好吃。

4、浙江临安(天目山小香薯)

临安,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天目山区,也是知名的天目山小香薯的原产地。天目山小香薯,是从数千种红薯品种中优选出来,并经过12年精心培育的品种,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也常被人们称作红薯界的小网红。

天山小香薯外观最大的特征,就是小。它属于迷你红薯品种,长得有点像小人参,个头可爱又迷你,小点的可能只有我们一根手指头那么粗。虽说个头小,但味道一点都不赖。蒸熟的天目山小香薯,肉质细腻粉糯,又香又甜,吸引了一 *** 吃货。

5、福建漳浦(六鳌红薯)

漳浦,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的南部沿海县城。大名鼎鼎的六鳌红薯,正是产自漳浦的六鳌半岛上。和普通红薯不同的是,六鳌红薯种植在海边的沙地里。因为沙地吸收海水的原因,在沙地里生长出来的六鳌红薯中,也含有天然的盐分。

六鳌红薯的外观多为细长状,表面带有沙土,红皮红心,口感以香、甜、糯著称。因为薯肉中含有天然盐分的原因,六鳌红薯吃起来要比普通的红薯甜很多,香甜中还带有一丝咸味,口感要偏粉糯干面一些。

6、海南澄迈(桥头地瓜)

澄迈,位于海南岛的西北部,毗邻海南的省会海口。位于澄迈县西北部的桥头镇,被誉为海南的“富硒之乡”,而产自这里的桥头地瓜,也是红薯中非常出名的品种。桥头镇的雨水充足,气温较高,非常有利于红薯中甜度的累积。

由于火山岩风化形成的原因,这里土壤中的含硒量,要比一般地区高很多,因此桥头地瓜也有“中国第一富硒地瓜”的美誉。桥头地瓜红皮黄心,蒸熟后粉糯香甜,有点像蛋糕的口感,入口即化,吃起来是又面又沙,但却不会噎人。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