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关心的问题:世界名画中的故事(关于世界名画的故事)的知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相关信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有背景故事的世界名画欣赏?当地时间5月20日,全球媒体娱乐艺术网站刊登了一篇有关爱德华·蒙克的艺术作品《呐喊》的文章《呐喊》(The Scream)是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代表作,是一副表现现代主义焦虑的标志性作品实际上,对这幅作品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呐喊》不止一个版本,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有背景故事的世界名画欣赏?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有背景故事的世界名画欣赏

当地时间5月20日,全球媒体娱乐艺术网站刊登了一篇有关爱德华·蒙克的艺术作品《呐喊》的文章。《呐喊》(The Scream)是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的代表作,是一副表现现代主义焦虑的标志性作品。实际上,对这幅作品略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呐喊》不止一个版本。

第一幅作品创作于1893年,目前收藏于奥斯陆的蒙克博物馆。蒙克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次散步,他曾在日记中写道:“那天晚上,我沿着奥斯陆峡湾边上的小路行走,身体倍感疲倦和不适。我停下脚步,看到夕阳开始西下,映衬着云朵变成了鲜红色。我仿佛听见一声尖叫穿过森林、穿过河道、穿过草丛;尖叫刺破云朵变成了真实的血迹。”当时正值战争频发的年代,这幅作品通过抽象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了战争带给普通人带来的恐怖和痛苦。

创作于1910年的蛋彩版《呐喊》是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版本,目前保存在蒙克博物馆。近年来,博物馆的参观者发现,这个版本的《呐喊》有些褪色。最明显的是画中湖上和日落附近的区域,曾经是鲜 *** 的,但现在却变成了米白色。

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他们认为,蒙克(Munch)使用的颜料中掺杂了劣质的硫化镉,因此极易受潮,即使在相对较低的湿度下也容易剥落或褪色,参观者的呼吸产生的湿度也会加速颜色的剥落。不仅如此,这幅作品2004年还经历了从画廊被盗,这也造成了它的进一步的损坏。

研究人员建议,将作品与参观者隔开展览有助于保护这幅作品。今年,蒙克博物馆将会迁至奥斯陆歌剧院,策展人表示将根据研究人员的发现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向公众展示这幅作品。

关于《呐喊》的五个故事

1.《呐喊》有四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制作于1893年,两年后,他又创作了石版画版本的《呐喊》,并在其底部用德语写下了标题——“呐喊”。也正是这个版本,使蒙克成为国际知名艺术家。

2.被偷了两次

第一次是在1994年,小偷闯入奥斯陆国家美术馆偷走了《呐喊》,不过幸运的是,三个月之内就被追回了。第二次是2004年,抢劫犯持枪闯入蒙克博物馆,并偷走了另一种版本的《呐喊》和蒙克的另一部经典作品《圣母玛利亚》。两年后,在人们将要放弃寻找他们的时候,却奇迹般的重现人间。

3.《呐喊》中的人物实际上并没有尖叫

据蒙克说,真正的尖叫声来自中央人物周围的环境。这位画家在1895年版下方用德语印刷了“我感觉到大声的尖叫声穿越自然”。此外,这幅画中的人物正试图遮挡它应该听到的“尖叫”声。由于人物的身体特征模糊,指向性不明显,这可能是这幅作品成为象征普遍焦虑的主要原因。

4.它给了当代流行艺术很大的启发

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通过一系列丝网印刷品以他的风格重新创作了《呐喊》。麦考利·库尔金(Macaulay Culkin)1990年的电影作品《孤独的家》的标志性海报也受到了这幅画的启发。

5.《呐喊》中的人物形象是受到了木乃伊的启发

这幅画的中心人物是一个无性别的雕像,其嘴巴紧紧地站立着,双手托着耳朵遮住了呐喊声。这一形象可能是受到了秘鲁木乃伊的启发。1889年,秘鲁木乃伊在巴黎特罗卡德罗博物馆展出,蒙克很可能参观了展览并将木乃伊的形象添加到了画作中。

图源网络

总结:世界名画中的故事(关于世界名画的故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您的支持。

你可能想看: